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2.
南半球臭氧变化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个陆气耦合的9层谱模式模拟了南半球臭氧减少所产生的气候效应。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南半球臭氧的减少不仅对南半球温度场的 大气环流有影响,而且对北半球的温度场结构和大气环汉也有一定的影响。其气候效应具有全球性。南半球臭氧减少总体上可以使平流层中层以上大气降温、平流层低层增温、对流层顶附近降温。此外,在北半球冬半年期间,南半球臭氧的减少可使南北半球的副热带西风急流都减弱,极锋急流都增强;在北半球夏半  相似文献   
23.
水产品的安全性与许多因素有关,而环境激素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其危害不是马上暴露出来,所以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国外学者研究表明环境激素通过环境介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内与受体结合后,就会在体内发出错误信息,从而破坏生物体的正常代谢,造成生物体的激素分泌失调和生  相似文献   
24.
25.
21世纪平流层温度变化和臭氧恢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胡永云  夏炎  高梅  吕达仁 《气象学报》2008,66(6):880-891
温室气体增加和可能的臭氧恢复将是影响21世纪平流层温度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室气体增加的辐射效应将导致平流层变冷,而臭氧恢复将导致平流层变暖。为探讨平流层温度在这两种相反因素作用下的变化趋势,研究中使用了观测的臭氧和温度资料以及4个有代表性的IPCC-AR4海气耦合的全球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GISS-ER、GFDL-CM20、NCAR-CC-SM3和UKMO-HadCM3)。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近10年来臭氧柱含量和平流层低层温度均有升高的趋势,平流层中层温度仍然延续20世纪后20年的变冷趋势。IPCC-AR4的模拟结果表明,单纯温室气体增加将造成平流层变冷。可是,在同时考虑温室气体增加和臭氧层恢复的情况下,模拟结果表明平流层中上层仍将维持变冷的趋势,而下层则存在变暖的趋势,但几个模式给出的变暖趋势有差别。UKMO-HadCM3给出的模拟结果是在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下平流层低层均呈现较强的变暖趋势,变暖的层次可达40hPa;GFDL-CM20和NCAR-CCSM3给出的变暖趋势较弱一些,并且变暖主要位于60hPa以下的层次。  相似文献   
26.
一、引言由研究日食时臭氧层的变化可以获得引起臭氧层生成及破坏的各种过程进行速度的資料.但在黄昏时研究这些过程則不甚适合. 遺憾的是过去使用光譜学方法研究日食时臭氧层情况的工作并不多. 如在1936年6月19日日食时,J.Kawabata在R.Sekiguti領导下曾用石英光譜仪得到了在第二次接触(食既)时臭氧的明显增加,可是很明显,有云的天气使他們不能够研究进一步的变化.B.斯文生(Svensson)在1954年6月30日日食时借助道勃生(Dobson)光譜光度計亦得到了在3100及3300埃两波长处光強比的改变,这与一般在食甚时臭氧层增加的理論相符.  相似文献   
27.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气气溶胶自身的污染特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大气中的非均相化学反应都有密切关系。气溶胶还和其他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烟雾事件的发生也有  相似文献   
28.
熊效振  王庚辰 《大气科学》1993,17(5):611-620
本文在充分考虑太阳紫外辐射在大气中传输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引入局地地面气压、臭氧和地表反照率的时空变化,利用Delta-Eddington近似法计算了中国地区冬季(1月)和夏季(7月)晴天时地面太阳紫外辐射(0.290—0.400μm)和紫外B辐射(0.290—0.325μm)的分布,并进一步计算出臭氧总量减少5%、15%时紫外B的变化.结果指出,由于臭氧总量的减少,中国北部地区紫外B的增加比南部地区显著.平均而言,臭氧总量减少1%时,冬季紫外B将增加1%左右,夏季紫外B将增加0.6%—0.7%.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北半球不同时域O层遥相关型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探讨了太阳活动和极涡振荡对O层遥相关型形成和演变的作用.结果发现:1.O层对太阳活动响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在不同季节里只存在一种O层遥相关型与其相联系,随着季节的转换大气环流与太阳活动效应叠加将使O层的响应区域及遥相关型的空间结构发生转移现象.2.极涡增强将导致O层出现负异常,且在遥相关区域中O含量的振幅变化最为显著.由于极涡的不对称性,各分区极涡强度对O层遥相关型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表明极涡形变对O层遥相关型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Bojk.  RD 张永萍 《气象科技》1994,(3):64-64,F003,42
臭氧层的最新情况RumenD.Bojkov以往的国际臭氧评价──WMO臭氧报告第16号(1998)、第20号(1990)和第25号(1991)──以及收编在1994年评价中的最新研究已表明:从70年代初期开始,两半球中纬度和极地地区的臭氧总量都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