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121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251篇
地质学   839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6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41.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遵循自然节律。前人曾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地震发震时间的研究,个别学者将其应用于地震时空特征的分析。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发现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兴安-东蒙块体M_L 5.0以上中强地震空间迁移特征的研究效果比较明显。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3次中强地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形成黄金三角,过结束地震和对边的黄金分割点构成了黄金分割线,该黄金分割线可能是未来地震的震中轨迹线,多条黄金分割线的交汇区域可能是未来地震的危险区;该方法预测未来地震在一年内发震的概率为86%,可以应用于中短期地震的预测;超过2年视为缺震黄金分割线,而多条缺震黄金分割线的交汇区可以应用于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判定。本文阐述了一种现象,造成这种迁移规律的物理机制和动力源有待于深入研究。但该方法的研究丰富了黄金分割理论在地震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地震分析预报空间图像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42.
祝福泰宁     
陈安泽 《地球》2010,(4):17-19
地质公园(Geopark)是21世纪涌现出来的一项新生事物,是地质工作开拓服务领域的一项创举,是旅游业的一个新品牌。顾名思义,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为主要观赏、游览对象的公园。地质遗迹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其实自然界的山山水水都属于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遗迹,那些以真山真水构成的自然公园,都属于地质公园的范畴。只不过在本世纪之前没有正式命名罢了。  相似文献   
943.
秦趣  杨洪  杨翼 《热带地理》2015,35(2):235-241
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和内涵出发,以自然基础设施和人工基础设施为子系统,基于大气、绿地、湿地、交通运输、能源补给、给水排水、电信通讯、环境卫生和安全防灾9个系统共33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运用均方差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评价模型,并对六盘水市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六盘水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属于极差、差、中、良和优等级的综合关联度值分别为0.678 8、0.750 4、0.724 3、0.611 0和0.523 5,说明六盘水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属于“差”的等级。其中,自然基础设施属于“中”的等级,与“中”的关联度值为0.828 5;人工基础设施属于“差”的等级,与“差”的关联度值为0.791 2。  相似文献   
944.
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和传播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探测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掌握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及其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分析,综述了蜱传性疾病主要地理分布特征,其与地貌、气候、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关系,以及该类疾病风险特征和风险因子探测、风险预测建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中的数据来源、技术方法和结果表达3个层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945.
我们学校只有—个三球仪,而目.常在地理、物理、语文、自然的课堂上出现。年月久了,“月球”就老要脱离母体,自由下落。这自然就成为学生课堂上的笑料。 一次地理课上,我一边演示三球仪,一边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说出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绕转中心等。  相似文献   
946.
<正>《湿地公约》是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有158个缔约国。《湿地公约》已成为国际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在  相似文献   
947.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Salsola passerina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hang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Although they live together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ir adaptive mechanisms to environmental stresses are very different. As two extreme xerophytes,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Salsola passerina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ther psammophytes in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survive in lower water potential, and can even grow in piedmont areas. Low water potential may be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of osmosis-regulating substance, such as praline, 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of water absorption. Compared to other psammophytes, Reaumuria soongorica and Salsola passerina have a higher degree of photo-inhibitio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and the photo-inhibition can lead to destruction of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nevertheless, this photo-inhibition can be repaired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相似文献   
948.
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与理论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大鹏  刘胤汉 《地理研究》2010,29(4):584-596
回顾和评述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经过几代地理学者的不断实践和理论概括,逐渐形成和蓬勃发展起来。相对于国外研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在土地系统分级、结构、演变、系列制图、综合自然区划、自然地带划分、自下而上组合自然小区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与拓展。今后,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应在自然地域系统方面,把自然、人文、生态经济等各个要素进行系统综合,开展综合地理区划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划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土地系统方面,把尺度、结构、过程结合起来,开展土地结构与演变研究,加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特点、驱动力和生态效应研究;在自然地理过程方面,把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综合到土壤—植被—大气连续系统界面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949.
《地理教学》2010,(15):63-64
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莫过于对环境危机的认识。这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转折。从畏瞑自然到征服自然,我们的祖先一路披荆斩棘和高歌猛进。只有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终于懂得了必须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当“拯救地球”不再只是少数精英的盛世危言,而化作了全世界的共同呼声,环境问题便超越了国家、种族、文化和贫富,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天”大问题。  相似文献   
950.
魏美丽  张元明 《中国沙漠》2010,30(6):1311-1318
通过脱水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体结构特征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水过程中,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体结构变化特征表现为4个阶段:①启动期,脱水0~2 h,光合色素含量与完全湿润时差异不显著(P>0.05),此时透射电镜下叶绿体中基粒片层结构和类囊体清晰,纵向排列,叶绿体双层膜系统保持完好;②快速增加期,脱水2~6 h内,光合色素含量快速升高,在脱水6 h 时达最大值,此时叶绿体结构发育最为充分,嗜锇颗粒数量最多且集中分布;③相对稳定期,脱水6~10 h,光合色素含量在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体结构依然完整;④缓慢衰退期,脱水10 h后,直至完全干燥,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完全干燥时叶绿体趋于解体。研究还表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滞后于形态结构变化,其含量在完全湿润时并非最高,而在脱水6 h时(RWC为26.4%)达最大值,而后随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与种子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随含水量降低不同,这可能与其内部结构修复有关,再水化后光合色素完全恢复,说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对水分的响应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