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9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322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217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地理学理论尤其是定律的争论, 实质上反映着不同时代背景下地理学认识的发展, TFL(Tobler''s First Law of Geography)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这场争论中, 地理学理论的建设超出了传统的以科学哲学为基础的理论思考, 出现了科学社会学对地理学理论的反思这一新的视角。以TFL的合理性为基础, 地理学家论证了TFL在匀质空间和非匀质空间中的合理性, 并强化了地理学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论证过程中, 早期的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和理论革命都被提及, 而其关联的基础之一是GIS和GISscience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空间的表述和解读。而且, TFL之争以“邻近”为核心, 在理论上与研究维度、尺度及其转换和时间地理学结合起来, 构建了以“邻近”为核心的“维度-尺度-地域”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982.
汤茂林 《地理研究》2012,31(6):1157-1158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但是许多人都把他们的地理基本教育局限于听讲课和教科书,那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们随时都应该辅之以各种好的专门著作和经典的旅行记等等读物;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完全钻进地理学的思想中去"。  相似文献   
983.
随着大城市的迅速蔓延与扩张,市内交通拥堵日益成为世界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成为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运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集聚为基本研究视角,选取广州作为案例,探讨城市内部交通拥堵形成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型时空共存是产生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而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必然造成运动型时空共存。广州市居民的出行行为由于受到时空约束的作用下,造成出行路径的时空集聚,城市的空间结构和路网结构进一步强化其集聚效应,从而形成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并引发交通拥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受到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共同约束,当两种约束条件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产生时空集聚和运动型时空共存,并最终形成交通拥堵。良好的交通管理手段只能促使交通拥堵的状况趋于好转,本质上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空间结构、交通线路、交通管制、交通供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居民日常出行路径的时空共存而加剧或缓解交通拥堵现象。所以,在城市交通供需状况处在一种基本合理的水平下,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降低居民日常活动的运动型时空共存。  相似文献   
984.
水是自然之物,万物之源。青藏高原素称“亚洲水塔”,是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孕育出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独具特色的高原藏族文化,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论述藏族文化中的“水”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85.
曹军 《地理教学》2012,(13):42-43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始于提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地理学习或实际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多问一些“为什么”,促使学生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缘由和规律,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986.
浙江省是海洋经济大省,但并非强省,近10年来浙江海洋经济一直位居全国第4或第5位。海洋经济发展,深受其产业结构及布局影响。以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特征为研究内容,运用2001~2010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与演化经济地理学方法探讨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创造与锁定等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1)浙江海洋产业部门立足资源与区位优势趋向于多样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化,但海洋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新兴海洋产业发展缓慢;(2)浙江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的演化过程呈现鲜明的资源依赖性和历史路径惯性作用,而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则是内生技术研发与应用发展的典范;(3)浙江部分海洋产业路径锁定解除模式与窗口选择不合时宜,如海洋交通运输业与海洋盐业等。因此,破解浙江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路径锁定的最佳模式是以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改善集聚海洋人才,形成本土研发创新能力,攻克海洋产业核心技术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87.
"景观"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话语,在人文地理学领域,常被用于解读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现阶段已被广泛引介到自然科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代表了地理学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相似文献   
988.
2012年10月10日是我国已故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李春芬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李先生是我国区域地理学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世界地理学科的奠基人,在60余年的教育和科研生涯中,笔耕不辍,先后有多部宏篇巨作问世,为我国地理学科的理论发展和人  相似文献   
989.
2012年2月18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人文一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樊杰研究员、副主任张平宇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副主任周尚意教授、陆玉麒教授、罗静教授,  相似文献   
990.
自然资本核算的生态足迹三维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方恺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700-1707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