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0篇 |
免费 | 776篇 |
国内免费 | 12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32篇 |
大气科学 | 1128篇 |
地球物理 | 845篇 |
地质学 | 2099篇 |
海洋学 | 566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489篇 |
自然地理 | 4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190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18篇 |
2015年 | 196篇 |
2014年 | 281篇 |
2013年 | 224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251篇 |
2006年 | 265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191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74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37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00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6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卫星遥感在研究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基于NOAA-14 AVHRR和Landsat TM资料推算藏北高原地区区域地表特征参数、植被参数及区域地表热通量的方案,并把其用于GAME/Tibet(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和CAMP/Tibet(“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试验区。并指出了此方法估算青藏高原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能量通量和蒸发(蒸散)量时存在的难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2.
天然花岗岩块的熔融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Fuyuan Lin Qiang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0,(2)
本文详细论述了马兰峪中生代脉状花岗间长岩固体块样品的熔融实验结果,并据此讨论了部分熔融过程中的结构与成份平衡问题。实验表明,最初熔体产生于不同矿物的接触边界上,而且石英—碱性长石之间的熔体量较石英—斜长石间熔体多,而同种矿物之间一般不出现熔体。当熔融程度增高时,两种长石间也开始出现熔体。熔体成分的研究表明,初始部分熔融过程中,局部体系的平衡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境内,是澜沧江流域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设计土石坝方案的溢洪道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该方案的合理选择。通过对溢洪道附近的平硐与露头的野外调查,获得了1 400余条结构面的详细信息,在岩体结构面统计基础上,运用随机网络模拟的方法得到了溢洪道开挖边坡的裂隙网络图像,分析了岩体结构面的连通率,采用Hoek和Brown提出的GSI体系,对岩体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各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综合指标。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并运用Sarma法分析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各个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成果以及建议的边坡系统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74.
本文分析了摄影测量记录系统的振动原因,通过对滚筒这一主要部件的分析与计算,提出了解决振动的方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提高该系统的运转精度。 相似文献
75.
76.
海盐气溶胶影响酸碱气体及无机盐气溶胶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力学平衡模式ISORROPIA及与之耦合的气相化学模式,通过两类敏感性试验,探讨了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温度对3种无机盐(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包括液态和固态)和3种酸碱气体(氨气、气态硝酸、氯化氢)浓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海盐气溶胶浓度对热力学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浓度相对较低、相对湿度达到0.4~0.5以上、温度在-10~15℃之间时对各物种的平衡浓度影响比较显著。温度升高抑制硝酸盐、铵盐的生成,同时引起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增加。而湿度升高时对硝酸盐、铵盐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反而造成气态硝酸、氨气和氯化氢浓度的降低。海盐气溶胶、相对湿度及温度的变化对硫酸盐气溶胶没有影响。在热力学平衡中如果考虑海盐气溶胶(主要成分NaGl)的作用会使得硝酸盐气溶胶、氨气浓度增加,而硝酸气体、铵盐气溶胶浓度减小,其中硝酸盐和气态硝酸的改变最为明显。由于海盐气溶胶和硫酸、硝酸的反应,产生了氯化氢气体,造成海盐气溶胶的氯亏损现象。 相似文献
77.
论证“熵气象学”就是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动力气象,是不足是统计出来的规律,所以它是气象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
79.
煤层气成藏的宏观动力能条件及其地质演化过程--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煤层气成藏维系于其能量平衡系统,宏观上受控于“四场互动”过程,核心是能量的有效传递及其地质选择过程。以沁水盆地为例,对构造动力能、热动力能、地下水动力能等宏观动力能的地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阐明了不同宏观动力能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动力能及其演化总体经历了4个阶段;热动力能及其演化和由其控制的煤化作用同样经历了4个阶段;地下水动力能及其演化包括3个阶段。其中,燕山中期的剧烈岩浆活动是宏观动力能条件演化的关键时期。以构造动力能为主线,将其他能量场贯穿起来,可知宏观动力能与煤层气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如下:盆地北部阳泉—寿阳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南部晋城—阳城及沁水北部区域,不仅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而且利于煤层气高产;盆地中部沁源地区是煤层气成藏和高产的有利区域;盆地东部的屯留—襄垣区域是煤层气成藏有利区域之一,但不利于煤层气高产。 相似文献
80.
当前,经仪器响应失真校正后,加速度计有效观测频带通常为0至1倍自振频率,这限制了强震仪应用领域的延拓。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精确权函数的仪器响应失真校正方法并给出一个验证算例。分析表明:较之现有方法,新方法兼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并可以将力平衡式加速度计的有效观测频带至少延拓3倍,对于拓展强震仪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