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通勤可达性,也被认为在重构城市职住空间格局进而影响职住关系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下称轨交站点周边地区)就地职住平衡与建成环境的关系,对于通过建成环境设计促进站点尺度职住“微平衡”,调节由于轨道交通所导致的区域性职住分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武汉市189个轨交站点刷卡数据,首先识别了轨道交通通勤人员并分析了其出行特征,进而利用逐步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武汉市轨交站点周边地区职住平衡与建成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从整体看,武汉市向心通勤显著,且汉口片区与武昌片区之间产生较大规模的跨江通勤,跨江交通压力较大;主城区职住平衡指数优于城市近郊区,就业集聚程度呈现“中心-外围”递减趋势,居住空间围绕二环线在外围城区分布,城市整体形成“中心就业,外围居住”的职住分离格局;② 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点数量对轨交站点周边地区职住平衡有正向促进作用,轨交站点出入口数量则有负向作用,且各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③ 非首末站的职住状况较首末站更好,而是否为换乘站则差异不大。本研究可为轨交站点周边地区就地职住平衡的形成提供参考,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2.
在回顾和评述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中心城市带动、多轴开发、东西联合、全方位开放”的区域经济发展方案,并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空间组织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朱玮  陈薪  王嘉欣 《热带地理》2021,41(1):36-44
以上海为例,基于手机网格数据反映的现状职住关系,用多智能体模拟方法模拟传染病病毒从市域9个预设的病源点开始,藉由日常基本活动(居住、工作、通勤)传播的过程;基于过剩通勤测度职住优化程度,分析职住优化与传播的时空关联特征.发现感染人口的比例随时间呈S形发展,通勤时段的传播速度最快,病源点离市中心越近,传播速度越快;0.7...  相似文献   
104.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住筒虫属的种类描述及其丰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筒虫是浮游被囊动物的一类,隶属于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有尾纲、住筒虫科、住筒虫属,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占重要位置。根据南海西北部陆架区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3个航次各82个站的浮游动物拖网(网目孔径169 μm)调查资料,共鉴定到8种住筒虫:Fritillaria aberrens,F.abjornseni, F.formica, F.haplostoma, F.megachile, F.pacifica, F.pellucida, F.tenella,其中F.aberrensF.abjornseniF.pacifica为南海新纪录。对它们进行了形态描述,并结合环境因子探讨其丰度分布特征。夏季出现住筒虫8种,平均丰度为(2.62±4.68 )个/m3;冬季3种,春季4种,平均丰度分别为(0.23±0.52)和(1.72±5.43)个/m3。F.formica是丰度最高的一种,在夏季、冬季和春季分别占总丰度的43.88%,80.18%和84.29%;其次是F.pellucidaF.haplostoma;以上三种分布广,丰度较高。与环境因子分析表明,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和雷州半岛东部海域冷涡现象对种类向沿岸推移及其丰度增加有一定的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职住分离和通勤距离关系的定量测度,对公共政策、城市规划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长期以来,该领域的计算方法及验证的可靠性、精确性存在多方面的制约,用得最普及的单元平衡法存在单元尺度多大合适、单元边界隔离2个局限性。本研究以上海市为例,以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多角度开展方法探索。先对中心城区划定职住基本平衡范围,用考虑通勤距离的密度估计函数,按工作地估计职工的居住密度,和从业居民的实际密度相比较,使职住分离和通勤距离对应起来,同时缓解单元尺度问题、消解边界隔离问题。继而使用职住分离零壹指数代替传统职住比,用平均通勤距离验证职住分离,获得了很强的线性相关。尽管统计结果有效,依然会有样本偏离线性回归方程,利用置信区间,筛选出异常点,凭经验解释原因,可从定性角度进一步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还可以探测职住失配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方法,验证了:职大于住的地区,职工通勤距离偏长,居民通勤距离偏短;住大于职的地区,居民通勤距离偏长,职工通勤距离偏短,职住关系越平衡,通勤交通总量越小,越分离,交通总量越大。上述方法以上海为例得到验证,也能适用于其他大城市的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06.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在提高居民通勤效率的同时也对其职住平衡状况产生了一定影响。论文以北京市206个轨道站点为例,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 GMM)和一卡通刷卡数据将轨道站点按职住功能进行分类,利用腾讯“宜出行”定位数据考察轨道站点周边的动态人口分布并计算就业居住比。研究发现:① 中心城区的职住状况明显优于中心城区以外区域;② 轨道交通线网末端区域的职住平衡程度较差,仅有少数成规模的高端服务产业集中分布的轨道站点周边形成了区域性就业中心;③ 部分就业-居住较为均衡的城郊地区仍存在一定的职住不匹配现象。随后,通过计算一卡通出进站比和“宜出行”职住比得到出进站均衡度和职住平衡度,利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GARCH)模型对轨道交通通勤和职住平衡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出进站均衡度与职住平衡度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即站点进出站人数越接近,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状况越好;② 典型就业地站点与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平衡程度显著正相关,而典型居住地站点与站点周边区域的职住状况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表明,人口稠密的聚居区无法带动同样数量就业岗位的产生,而完善的就业中心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人口在附近居住;③ 轨道站点的区位条件与职住平衡状况存在一定正向关系;④ GMM能够对属性复杂模糊的轨道站点进行有效的聚类分析;⑤ 具有实时性强、精确度高、覆盖度广、获取难度低等优点的“宜出行”数据能够在微观空间尺度下弥补其他捕捉和分析实时人口时空分布特征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7.
王茂军  申玉铭  高宜程 《地理研究》2007,26(6):1221-1232
本文利用1932年民国时期山东省进口洋货的空间流通数据,运用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洋货流通的山东省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城市的联系表现为三等级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济南结节地域Ⅰ -1、青岛结节地域Ⅰ -2、天津结节地域Ⅰ -3、济宁结节地域Ⅰ -4、潍县结节地域Ⅰ -5、烟台结节地域Ⅰ -6、周村结节地域Ⅰ -7、博山结节地域Ⅰ -8、上海结节地域Ⅰ -9、临清结节地域Ⅰ -10组成了第一等级;青岛结节地域Ⅱ -1、济南结节地域Ⅱ -2和天津结节地域Ⅱ -3组成第二等级;青岛结节地域Ⅲ -1和天津结节地域Ⅲ -2组成第三等级。第二,在第一等级中,各结节地域的独立性不同。其中,济南结节地域Ⅰ -1、青岛结节地域Ⅰ -2、天津结节地域Ⅰ -3、济宁结节地域Ⅰ -4、周村结节地域Ⅰ -7的自立性强,其他结节性地域自立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8.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历程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鹤  金凤君  刘毅 《地理研究》2012,31(11):2031-2043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及格局,探讨了其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研究认为,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经历了内陆分散布局、沿海局部快速集聚及沿海全面加速扩张三个阶段。经过60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了“十大石化产业基地”.原材料、市场和政策因素是影响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三大主导因素,各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在石化产业发展的早期,原材料是影响石化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在此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石化产业主要布局在原油丰富的东北和西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成为影响石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中国石化产业开始向沿海局部地区布局。2000年以来,在原材料、市场、政策等多种因素驱动下,石化产业加速向沿海地区集聚,沿海石化产业带初步形成,无序扩张态势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09.
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剖析100多年来中国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演变特点、成因,并展望演变趋势。对城市人口密度、非农人口规模、CD值和城市规模结构的综合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空间格局具有东密西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省际差异大、交通指向明显的特点。这种地带性差异由来已久,是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差异,且要素协同作用时,具有惯性和马太效应,中国未来城市空间格局的差异仍将持续存在,并有可能扩大,东部沿海新城市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格局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0.
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鹤  刘毅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157-163
石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石化产业空间组织是产业部门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有必要考察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在厘清石化产业空间组织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区位因子及作用机制、空间组织模式、跨国石油公司和石化产业集群等4个方面,回顾了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