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3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闽南紫海胆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1999年7月到2000年10月在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中心进行的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tpina)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试验。受精卵孵化后经过11d的浮游阶段的培育,移入采苗池,经过80d稚海胆阶段的培育,出苗量1万-1.2万粒/m^3,个体壳径4—16mm,平均壳径7.7mm。  相似文献   
902.
为探究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藻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可培养细菌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培养分离法,在乙酸钠兼养条件下,共分离到8株雨生红球藻藻际细菌,通过16S rDNA测序鉴定,并在NCBI网站比较序列发现,编号为DBQ、HS、BTH、DBB、XBL、HB、FH、JH的菌株分别与Pseudomonas sp.、Methylobacterium sp.、Chryseobacterium sp.、Bacillus sp.、Paracoccus sp.、Planctopirus hydrillae、Rhodobacter vinaykumarii、Brevundimonas vesicularis的16S rDNA序列具有最高的相似性。分别将8株细菌与通过抗生素处理获得的纯种雨生红球藻共培养,测定了8株藻际细菌对雨生红球藻细胞密度、藻液pH、叶绿素及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实验发现,HS处理组在绿色阶段培养第9天获得最高细胞密度,为3.65×10~5cells/mL,且显著高于对照组;DBB处理组虽然能够促进藻细胞密度增加,但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DBQ处理组藻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第1~7天,藻液叶绿素浓度的变化与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性,绿色阶段后期,叶绿素浓度呈现下降趋势,也说明藻细胞内部叶绿素向其他色素转变,同时标志着绿色阶段的结束。绿色阶段培养过程中,藻液pH变化幅度较大,由初始值7.0左右上升到9.30左右,但是培养后期处理组与对照组藻液pH并无显著差异。在测定藻液虾青素含量时,仅HS处理组虾青素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并无显著差异;通过计算单个藻细胞虾青素含量发现DBQ处理组单个藻细胞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03.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亚芳 《台湾海峡》2001,20(Z1):69-75
本文就枝角类与其它活饵的营养成份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枝角类在海淡水苗种培育和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意义,以及蒙古裸腹溞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904.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霍乱弧菌的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霍乱弧菌(EITor生物型)注入兔肠结扎段中,通过兔肠可以使休眠的霍乱弧菌复苏,恢复成为可培养状态.复苏的霍乱弧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使兔肠结扎段肿胀、积水、内壁紫红色并出现溃疡。结扎段积液中含有约109cells/ml细菌。  相似文献   
905.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营养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条斑紫菜营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温度)可转化成单孢子,经放散、附着,再发育成新的藻体。但单个营养细胞在未形成单孢子以前,能否发育成新藻体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906.
革氨酸镁对南极冰藻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渤海海洋》2002,20(1):41-46
  相似文献   
907.
束毛藻(Trichodesmium)是一种外洋性浮游蓝藻,它由许多藻丝聚集成束状藻团而得名。束毛藻最初由Ehrenberg(1830)创立,当时公有一种红海束毛藻T.erythraeum。Gomont(1893)在修正颤藻科Oscizlatoriaceae的论述中,首次承认了这个属,并且描述了3个种:  相似文献   
908.
抑制螺旋藻胞内核酸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珍恋  徐虹  章军 《海洋科学》2003,27(1):34-37
螺旋藻细胞内较高的胞内核酸酶活性是外源基因转化螺旋藻的主要障碍。以供体质粒pEUTISI为酶消化底物,通过多种方法处理螺旋藻细胞,然后检测其内核酸酶粗提液对pEUTISI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2mmol/L以上的EDTA处理16h或无Mg^2 螺旋藻培养基培养72h以上,都可使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螺旋藻胞内核酸酶活性显降低;低于28℃(如24℃)培养也可降低螺旋藻的胞内核酸酶活性。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螺旋藻转化前72h开始低温、无Mg^2 培养,转化前16h提高培养基中EDTA的浓度至2mmol/L,就能获得胞内核酸酶活性极低的受体藻,有利于外源基因的转化。  相似文献   
909.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裙带菜配子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升气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裙带菜配子体无性系。比生长速率最高为0.262d^-1,在快速生长期,日平均增重达到30%。通过在线测定DO和pH值变化实时了解配子体光合、呼吸作用的情况,通过测定碱度分析 子体对无机碳的利用情况,表明HCO3一直处于较高浓度,为配子体所利用的主要碳源。测定培养液的盐度、NO3^-和PO4^3-的浓度,其中NO3^-的利用量与配子体的生长相对应,而盐度变化可反映配子体对营养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0.
小角刺藻生长过程中溶解游离氨基酸含量在海水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于1986年12月-1987年2月在温度为25±1℃下培养小角刺藻,以HPLC法测定该藻在培养过程中海水的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小角刺藻不仅是海水中DFAA的主要生产者,而且也是DFAA的消耗者。小角刺藻不仅在缺乏硝酸盐的时候要吸收DFAA,即使在硝酸盐充足的情况下也会吸收。在小角刺藻的生长初期,水体中DFAA的含量迅速降低,而在后期却又大大增高。在小角刺藻的不同生长阶段,水体中DFAA的组成也不同。这些都可以说明海洋中DFAA的含量、组成和地区分布是密切地同浮游植物群落的繁殖消亡过程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