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31.
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传输与防雷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数字地震信号的数据传输,以及系统防雷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便为其它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2.
日前 ,由武汉大学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欧盟国际合作项目“滑坡预警系统集成与优化”国际学术会议顺利召开。该项目是我校第一个与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项目 ,在湖北省也是首个在省科技厅注册的项目。此次会议是该项目的第二次工作会议。 30名会议代表主要来自我校测绘学院和欧盟五国 (奥地利、德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 ) ,其中国外代表 11人。会议分两个时段举行。 10月 12日~ 16日在重庆、云阳县和三峡大坝召开。会议代表到长江三峡库区的典型滑坡 (云阳县宝塔滑坡 )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并制定总体多尺度、多传感器集成的新监测方…  相似文献   
133.
以"数字宜春"空间信息服务框架建设为例,研究了框架的技术体系和人员组织体系,给出城市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了宜春市空间信息服务框架、数据资源、系统集成的方法以及基于框架的城市管理、警务等服务应用,指出"数字宜春"城市建设中的不足,建议宜春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4.
空间物流信息系统集成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集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了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策略,提出基于CORBA的系统集成是目前空间物流信息系统比较理想的集成策略,并对空间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集成下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5.
小型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讨论了小型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系统目标与作用。系统开发方案的选择,系统的多用户化与零时间维护方案等问题,同时还给出院 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6.
空间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霍亮  毋河海 《测绘科学》2002,27(4):27-30
信息技术尤其是以 GIS、GPS等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物流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空间物流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着重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此基础上 ,对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集成平台设计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最后提出了基于 CORBA的空间物流信息系统的平台结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37.
Notes数据库是当前电子政务运行中较为广泛采用的一个集文档数据库、邮件系统、动态Web信息发布、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于一体的基础平台。本文阐述了Notes数据库平台开发的应用系统与关系型数据库集成的重要性,提出了二者集成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138.
国防工程地理信患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介绍了NPGIS系统的设计、GIS平台(MapInfo)与DBMS系统(基于PowerBuilder开发)的系统集成、NPGIS系统与数据库的连接等关键性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39.
机载POS与数字航空相机集成系统用于直接地理定位数据获取,本文研究集成系统数据后处理方法,设计IMU偏心角、偏心分量解算的数学模型,利用地对地检校场数据及实际航摄影像数据验证了该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并进行直接定向精度验证。  相似文献   
140.
岩石圈在地球内动力作用下,塑造出不同类型的地球表面形态,而通过钻孔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捕捉地壳应力状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地球内动力过程、研究内动力地质灾害机理的重要途径。文章总结了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及IODP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在发展钻孔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方面的贡献,并对中国钻孔应变观测技术及其观测仪器发展历程、研发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深地深海探测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相继完成井中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系统研发工作,并在陆域综合观测站中完成野外验证。其中,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利用系统集成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的地壳活动综合地球物理观测系统,拥有应变、倾斜、地震、地磁、地温、孔隙压等多种传感器和15个分量,具备观测地壳变形、应力、应变、倾斜、地震及其诱导的地温、水文、地电、地磁等岩石圈地球动力相对变化的能力,已在甘肃山丹(安装深度253 m)、四川平武(WFSD-4,1600 m)观测站投入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中国未来突破3000 m深井地壳活动综合观测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地球动力学研究、深部矿产和地热资源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