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大陆陆海运输的空间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梦秋  陈娱  陆玉麒  李恩康 《地理学报》2018,73(8):1526-1539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解析欧亚大陆陆海运输成本竞合基础上形成的空间均衡格局,是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大经济地理问题。以北京和柏林为欧亚大陆两端终点,基于现有铁路路网,采用可达性分析方法,构建了陆海运输空间均衡分析模型,勾划出了欧亚大陆陆海运输平衡线,理清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欧亚大陆的陆海运输空间竞合格局。研究发现,仅比较运费成本时,海运运输方式具有绝对优势,陆海运输平衡线沿俄罗斯近波罗的海区域—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中国西北部—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将欧亚大陆划分为占比约1∶2的陆海运输空间竞合格局;考虑时间成本后,陆海运输空间竞合的平衡线向沿海地区明显推移,以德国柏林—黑海北岸—里海南岸—土耳其—青藏高原—中国宝鸡—大兴安岭—俄罗斯丘米坎为界,陆海运输基本形成了占比约1∶1的空间均衡态势。上述基于陆海运输成本角度的欧亚大陆陆海运输平衡线,与地缘政治学中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相关结果在空间上高度吻合。基于此,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欧亚大陆内陆区(陆运优势区)、海洋区(海运优势区)和陆海复合区的空间分区方案。由此,陆海运输空间均衡关系的综合分析可以成为探讨欧亚大陆地缘政治与经济空间格局的新视角,并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扎实的地理学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42.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人口第一大国和最大的经济体,亦是建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地。2019年,印尼政府正式启动迁都计划,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的北佩纳扬巴塞尔县和库泰卡塔内加拉县。本文尝试运用全球-国家-地方的多尺度地缘政治分析框架,并借鉴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对印尼迁都的背景、动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印尼迁都对本国、东南亚地区及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地缘政治影响。研究发现,印尼迁都旨在贯彻“全球海洋支点”和“海洋强国”战略,满足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诉求,缓解雅加达城市建设问题等。同时,迁都也面临着资源环境、资金筹备、社会舆论、法规机制、疫情影响等多方面的阻力与困难。  相似文献   
243.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自2015年起,我国企业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其中基础测绘工作逐年增加.以柬埔寨蒙多基里省铝土矿区及管道系统地形测绘为例,主要分析了无人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于大比例尺航测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国...  相似文献   
244.
“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全面转型有重大意义。西部地区及其城市政府据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转型及其开放度。以西北五省51个地级市(含自治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职能分类法等方法,对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地方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13~2017年,城市政府的平均政策响应累计得分持续增加,应答率由3.92%增加至100%。进行政策响应的产业种类逐年增多,且产业政策重心有多极化趋势。2)2017年,综合性、过渡性、单一性产业政策地级市分别为38个、6个、7个。突出产业政策主要分布在陕、甘两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产业政策类型可详细划分为6类,具有突出产业政策的综合性地级市数目最多,为25个,占比49.02%。  相似文献   
245.
为进一步探讨艾比湖湖面应恢复或保持的面积问题,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对艾比湖周缘农牧生态系统功能受自然辅助能变化影响趋势进行研究.通过调查收集1998-2004年间艾比湖周缘七个农牧生态系统物质投入、产出数据,在数据规范化处理后比较表明:体现农业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能量产投比率与湖面面积大小变化呈现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出艾比湖湖面最低应恢复或保持在800 km2以上.为推进应用生态学在生物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246.
收集网络关注度等数据,构建趋势线模型测算"一带一路"对我国国民出境沿线国家旅游需求的促进效应、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一带一路"共对27个国家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国家所受影响程度差异较大;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丰度和空间距离是"一带一路"对沿线各国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②"一带一路"共对30个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有促进作用,且各省域所受影响程度不同;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带一路"对各省域国民出境旅游需求促进作用空间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7.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战略的重点。中国各省(市、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是"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的主要内容。本文根据最新的国际贸易中心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以及2010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相互依赖关系以及中国各省(市、区)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贸易依赖程度加深,同时呈现出不对称性;进一步从省(市、区)域层面来看,沿海省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对其GDP增长的贡献较高,新疆对中亚5国的贸易对其GDP增长的贡献非常高,对中亚5国的出口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48.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20—2060年人口经济发展情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IPCC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口和经济情景预测,研究可持续路径(SSP1)、中间路径(SSP2)、区域竞争路径(SSP3)、不均衡路径(SSP4)和化石燃料为主发展路径(SSP5)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经济的变化趋势,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和经济发展情景数据库,服务于气候变化影响、风险、适应和减缓路径方案设计。研究表明:(1)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2.3%,GDP总量占全球的31.2%。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经济总量大,但人口密集,人均GDP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的中亚、西亚、东欧等地区人口密度小,经济相对发达。(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人口和经济整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对人口经济变化有重大影响。不同的SSPs路径下,2060年人口将比2016年水平增加3.3亿(SSP5)~18.3亿(SSP3),经济总量达到2016年水平的3.0(SSP3)~6.4倍(SSP5)。人口占全球总量的比重持续减少,经济比重则有所增加。(3)21世纪中期(2051—206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人口密度约95人/km2,GDP约164万美元/km2。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政策间人口经济分布有一定差异,SSP3路径下大部分国家人口增长迅速,但经济发展缓慢,人均GDP多低于2万美元;SSP5路径下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发展迅速,大多数国家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其他3种路径下人口经济发展介于SSP3和SSP5之间。  相似文献   
249.
黄晓兵 《地质与勘探》2018,54(6):1107-1114
埃及因其便利的海陆运输通道、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油气资源、良好的发展前景、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强烈的发展意愿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构想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埃及能源历史供需格局演变为切入点,综合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将埃及“2030愿景”规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相结合,分析中国和埃及两国在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合作机遇。得出:(1)埃及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而供应能力逐年下降,能源供需格局已由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未来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供需矛盾将不断加剧;(2)中埃两国合作优势互补,埃及能源及相关领域投资合作正处于良好机遇期。建议我国企业以深水地中海、西部沙漠及红海沿岸等作为重点区域开展油气勘查开发,以大开罗为中心、地中海沿岸-苏伊士运河-红海沿岸为环线开展电力及新能源、基础设施等多元化投资,将埃及打造成为我国企业进入中东-北非市场的战略支撑点。  相似文献   
250.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实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长周期的过程,已有研究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的归纳总结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针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选择如下(:1)投资起步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确认区位选址工作、选择投融资模式和制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开发商自身开发建设经验和东道国国情差异,区位选址工作的策略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企业协助和东道国政府主导;根据园区开发商的资金能力和东道国土地所有制差异,选择投融资模式的策略有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与政企合资三种;按园区开发商建设经验差异,在选择专业机构合作为园区制定园区规划时可分为倾向更好的合作基础与倾向更大的知名度两种策略。(2)开发建设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招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