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0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篇 |
大气科学 | 73篇 |
地球物理 | 20篇 |
地质学 | 62篇 |
海洋学 | 11篇 |
综合类 | 136篇 |
自然地理 | 2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粮食问题是关系生态脆弱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城市化加速、人口增长和生态保护急需加强的背景下,人均粮食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力研究对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县级行政区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元,县域人均粮食变化的机制对于生态脆弱区发展至关重要。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37个县为研究单位,借助ESDA和GWR模型,揭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均粮食区域差异的空间异质性及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000~2011年,研究区县域人均粮食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区域人均粮食变化的驱动因素呈现非均衡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单位面积产量对人均粮食变化的影响最大,耕地面积变动是第二大影响因素,都呈正相关。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平原向山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因此,应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当前人均粮食的现状和驱动因子的效应机理,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障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生态保护。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在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小尺度地理单元的特性,才能保证脆弱的生态环境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2.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依据中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区县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数据,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重心曲线、空间分布图系等方法,对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分异和南北分异突出。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全局和局部自相关特征显著,空间集聚趋势不断加强。高高集聚区向东北方向汇集,低低集聚区向东南方向汇集。② 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且有增大趋势,差别较大的县区主要集中在800 mm等降水量线以南,尤以华南区和西南区最为显著。③ 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重心曲线呈“L”形,越向北增幅越大,越向东南减幅越大;基于分布图系、重心曲线将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区域划分为高度增加区、中度增加区、低度增加区、基本不变区、低度减少区、中度减少区、高度减少区等7 种类型,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格局在两种人口统计口径下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63.
基于组合预测法、生产函数和笔者前期关于气候变化对西藏粮食产量定量影响的工作,对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未来西藏县(区)级尺度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 西藏粮食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一江两河等河谷地带,西藏粮食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在人口较多的县市,未来肉类消费增加将会消耗更多的饲料用粮。② 西藏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南北分异明显,南部河谷地区相对较好,北部羌塘高原较差。③ 当前西藏不能实现考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5种需求总和的粮食供需平衡,全区自给率为70.58%,2030年和2050年分别下降至62.59%和53.55%。虽然西藏总需求不能完全自给,但仍能保障口粮自给。④ 气候变化整体上对自给率为正面影响。到2030年和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自治区粮食自给状况提升2.45%和2.09%。研究有助于掌握未来西藏粮食安全状况,规划农业布局,以期保障边疆粮食安全、促进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64.
西北地区因其特定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农业基础脆弱以及投入不足的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是粮食调入区。本文把西北地区粮食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了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通过对粮食近期增长潜力和宜农荒地潜力分析,预测西北地区本世纪末粮食可能增产的幅度,并提出了达到该目标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65.
程鸿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89,1(2):27-33
西南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其农业情况,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活与经济发展的前景,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全局。近年来,西南农业发展缓慢,粮食短缺,形势严峻。本文着重讨论了西南农业发展中的四个主要问题:1.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为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大幅度增产打好基础。2.由于人口增长,粮食产需矛盾不断加深,增产任务艰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排除干扰,及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实现各省区不同水平的生产目标。3.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经济作物、畜产品和生物资源的区域优势。4.把西南建成为国家强大的后续林业基地,改善环境质量,增产各种林产品。 相似文献
566.
新疆粮食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供给区。双碳目标下测算新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对于新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及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将非期望产出粮食生产碳排放纳入粮食GTFP测度框架,基于SBM-GML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的粮食GTFP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新疆各地区的粮食GTFP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甄别出影响新疆粮食GTFP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粮食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受益于粮食绿色技术效率(GEC)变化,掣肘于粮食绿色技术进步(GTC)。(2)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区域划分视角来看,北疆>东疆>南疆。(3)时间上地区差距大致呈先缩小后增大的变化进程,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此外,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显著促进了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而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67.
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志明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3(2):1-6
从耕地面积,单产潜力和中国,日本,韩国的类比问题出发,综合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讨论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四项基本对策:(1)保护耕地,开发荒地,提高复种,保持农作物播种面临的稳定性;(2)努力提高单产水平,集中力量建设八大片商品粮基地;(3)面向全部国土,积极开发山区与海洋,广辟食物资源;(4)控制人口增长,提倡适度消费,建立适合 相似文献
568.
<正>为严格保护耕地红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于近期积极开展了锡林浩特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此次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保证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求,对于提高锡林浩特市粮食自给率,助推该市"菜篮子"工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锡林浩特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作业单位。锡林浩特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外向发展 相似文献
569.
全面推进耕地“起死回生”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做了专题解答。城镇化再着急土壤也要先剥离为什么说这是抢救工程?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耕作层是耕地精华,农业生产物质基础,粮食生产之本。长期 相似文献
570.
我是1939年1月出生的,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1月从河北省迁安县丁官营乡蔡庄村应征入伍,1984年6月转业到铁岭地区统计局工作,1999年3月退休。1960年4月至1961年8月,我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前的工兵第十团运输连任司务长。因工作上有些空余时间,受指导员高士祥的委派与雷锋的接触较多,关系也十分密切,使我成为雷锋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的主要见证人之一。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