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2篇
  免费   1897篇
  国内免费   2393篇
测绘学   753篇
大气科学   2602篇
地球物理   1685篇
地质学   4780篇
海洋学   2524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754篇
自然地理   2090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358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382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707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36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71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389篇
  2003年   493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78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292篇
  1998年   270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63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8篇
  1950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基于第六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模拟数据和高分辨率逐日格点观测数据,分别采用分位数映射法和泰勒图对福建省极端气温指数模拟值进行订正和评估,发现在历史参照期(1991—2010年)订正后的各极端气温指数模拟值与观测值更加接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福建省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51—2070年)和末期(2081—2100年)订正后的极端气温指数相对于历史参照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从时间变化来看,21世纪各时期,全省平均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且随着时间推移增幅不断加大。从空间变化来看,极端最高气温TXx呈现西北内陆增幅大、东南沿海增幅小的趋势,极端最低气温TNn空间分布与TXx类似,增幅略小,夏季日数Su增量在福建西南部为大值区,暖昼日数TX90p在福建东南部增幅最大。采用广义极值(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GEV)分布研究了TXx重现期变化,发现SSP2-4.5情景下,21世纪3个时期增温较为匀速,而S...  相似文献   
962.
探究中国南方地区不同高度云量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降水的关系,可了解云在降水中的作用和反馈机制并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提供基础和依据。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ISCCP)中D系列卫星观测云数据集12 a(1998—2009年)资料,详细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总云量、低云量、中云量、高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中国自动站(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AWS)降水数据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气候预测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MORPHing technique(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融合的格点降水产品(CMORPH-AWS)分析了云量与降水强度、降水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空间分布上,中国南方地区总云量和中云量空间分布类似,高值中心位于四川盆地、贵州、重庆交接处,低值中心位于云南地区;高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西部,表现为...  相似文献   
963.
罗喜平  廖波  张小娟  崔蕾  罗雄 《干旱气象》2022,(6):1024-1032
基于1961—2020年贵州省8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冰雹天气观测资料,分析贵州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首末次降雹时间、冰雹直径、持续时间等开展讨论,最后提出人工防雹的建议。结果表明,贵州年平均冰雹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多南北少的特征;近60 a冰雹日数呈显著(P<0.01)减少趋势;每年2—5月是贵州降雹频发月份,占全年雹日的85.0%;雹日中14:00至次日02:00是降雹的多发时段;近60 a贵州冰雹首次出现的平均时间从2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东向西推进,而末次出现平均时间从3月下旬至7月下旬自东向西依次结束;冰雹直径以中冰雹出现的频率最大达68.9%,一次冰雹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0 min以内。因月季变化、日变化、首末次冰雹出现时间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各地开展防雹工作时应充分掌握本地的冰雹规律,合理安排人工防雹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64.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区,雷电灾害频发。利用2017—2020年甘肃省ADTD(the advanced toa and direction system)闪电定位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地闪频次、雷电流强度和地闪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该地区地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2017—2020年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年平均地闪频数为2.71万余次,负、正地闪数分别占总闪数的84.27%和15.73%。地闪数月际变化呈明显的“单峰”特征,夏季闪电活动最强,占全年70.11%;春秋次之,冬季最弱。日变化亦呈“单峰”型,总闪和负地闪峰值出现在北京时10:00—12:00,正地闪峰值比负地闪峰值滞后约1 h。4—10月月平均正地闪数远少于负地闪,但正地闪的月平均电流强度却是负地闪的1.56倍。地闪密度大于0.24次·km-2·a-1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兰州市永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南部、玛曲县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及合作市一带,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庆阳市华池县、环县、镇原县、庆城县,陇南市南部和文县。正地闪高发区集中出现在玛曲县和碌曲县大部、定西市与甘南州交界处及庆阳市中南...  相似文献   
965.
川西高原地区的典型地质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极具美学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由于长期缺乏系统性调查研究,仅有部分地质遗迹分布区建成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程度较大,不能满足川西高原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整体发展需要.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2017),通过调查及系统资料收集,对川...  相似文献   
966.
王秀琴  王昀  王旭 《气象科技》2022,50(2):273-281
风灾对新疆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研究以风灾造成的倒塌房屋数、倒塌棚圈数、死亡人数、农作物受灾面积、损坏大棚数、牲畜死亡数作为6大灾情要素,运用比值权重和无量纲化线性求和方法构建表达风灾事件强弱的灾损指数,并采用百分位数法将风灾事件的强度划分为一般(1级)、较重(2级)、严重(3级)、特重(4级)4个等级。根据灾损指数和灾害等级,研究新疆风灾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风灾集中于4—5月,南疆多于北疆,吐鲁番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北部是风灾的多发区和重发区;近30年风灾年出现次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年灾损指数没有表现出线性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4级风灾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引发1~4级风灾的极大风速阈值分别为12.9、13.7、14.1、15.0 m〖DK〗·s-1;超过12.9 m〖DK〗·s-1极大风速出现日数逐年增多,加之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导致风灾年出现次数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67.
968.
中国北方胶东地块、华熊地块、佳木斯地块及辽吉地块之吉南-丹东复合地体等已知金矿集中区与富含有机质的孔达岩系具有同分布规律,孔达岩系是金矿集中区有利的矿源层和赋矿围岩。在孔达岩系分布区可找到多种类型的金矿床。内蒙中部、辽西、辽吉地块盖县-岫岩地体均有孔达岩系发育,具有与胶东等4个已知金矿集中区相似的成矿条件,作者预测为金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969.
河南东秦岭北麓的推覆构造及煤田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70.
东营凹陷已有28年勘探、开发历史,是探井密度为0.32口/kmk^2搞成熟度探区。为解决探区的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笔者根据大量的实际资料和勘探成果,对探区中可供再勘探的资源潜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供讨论的意见。根据凹陷内油气分布、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性,进行了分析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还有相当多的地区可供再勘探,有的地区具有寻找大、中型油气藏的条件,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小型油气藏。最后还探讨了深层油气藏以及与高压油气藏有关油气藏的勘探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