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4篇 |
免费 | 487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414篇 |
地质学 | 1827篇 |
海洋学 | 402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92篇 |
自然地理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00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07篇 |
2006年 | 99篇 |
2005年 | 88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81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48年 | 2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2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回顾了李文达先生的生平履历、工作经历,概要总结了李文达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长江中下游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及铁帽评价研究、宁芜玢岩铁矿及其成矿模式、华南红土化作用地球化学及红土型金矿研究、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火成岩与成矿作用研究等。列出了李文达先生的主要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22.
地球轨道根数变化与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天文气候学理论和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冰期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的冰体积具有近10万yr的变化周期,并伴有近4万yr和2万yr的变化周期,它们是由于地球的轨道根数变化导致的气候变迁所致;不同的地球物理资料中均存在上述类似的变化周期,表明气候变迁所导致的变化是全球性效应,证实米兰柯维奇天文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对天文气候学理论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了米兰柯维奇天文气候学理论的可能不足,对引起最近百万yr以来的近10万yr气候变化周期的可能天文机制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3.
西江断裂是控制珠江三角洲断陷盆地西缘的区域性断裂.本文通过面上调查、物探、钻探、年龄测试等手段,查明了西江断裂的主体分布及第四纪活动的年代学特征.西江断裂三水至磨刀门之间的段落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自北向南依次为三水—高明段、鹤山—江门段、江门—磨刀门段3段,由6条次级断裂组成:丹灶断裂、富湾断裂、了哥山断裂、九江断裂、大敖断裂、白蕉断裂组成.通过第四纪年代学特征分析,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中晚期曾发生过多次活动,其后活动性均较弱. 相似文献
24.
设计了针对红土的两种粒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铁锰结核对红土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加入HCl对铁锰结核与红土粒度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粒铁锰结核对粒度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粗粒含量的增加。而盐酸可以有效地与细粒铁锰结核反应,使得粒度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通过粒度来分析其沉积动力特征,其粒度测试的前处理过程加入盐酸是非常有必要的。(2)盐酸的加入对红土中μm的黏土粒组有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盐酸与黏土矿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黏土粒组的相对含量减少。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要通过粒度分析其风化过程,其前处理应当慎重选择是否加入盐酸。 相似文献
25.
26.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沟纹藻属(LiriogrammaKolbe)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该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8°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ii。笔者在南海第四纪的一个柱状样,距今约120ka(晚更新世)至11ka(全新世)的沉积物里找到了迄今该属已记录的2个种。此外,还记录了新组合的种:Liriogrammasarcophagu(Wallich)nov.comb. 相似文献
27.
沉积物是记录古环境信息源的载体,用海洋的沉积层再造古气候,具有记录连续、定年准确、可全球对比等优点。作者通过对南海众多站位柱状样资料的分析,主要从南海表层沉积物的类型、分布、物质来源和沉积搬运作用以及古气候演替、季风变迁等多方面阐述了晚第四纪以来的南海古环境变迁的特征,并对其与南海周缘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29.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国外植物硅酸体(植物蛋白石)这门新兴学科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地层时代、考古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30.
福州市马尾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海相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该区钻孔剖面贡料,结合~(14)C、古地磁、孢粉及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区第四纪地层提出划分意见和自第四纪晚期以来,地层中存在着典型两期海侵所形成的海相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