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26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1.
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迭代法、牛顿迭代法、TVM法和Martano法计算2003年长白山森林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Martano法计算结果偏小,其他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Martano法的不确定性与参与计算的数据量有关。拟合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的不确定性在于,通常假设u*不随观测高度而变化,而实际u*随观测高度变化。若相邻两个观测高度之间的u*变化1%,地表粗糙度计算误差8.3%。TVM法由于参数C1的选取范围为0.9~1.05,引起地表粗糙度不确定性平均值为29.9%。经计算得到长白山森林在各种大气层结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拟合迭代法得到的2003年稳定、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642、2.103和1.616m。  相似文献   
112.
天津市秋季典型环境污染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PM10污染过程2010年10月3—12日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资料,研究大气环境天气背景场、大气层结稳定度的特征及其对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空环流背景场与污染过程密切相关。在污染上升阶段,层结稳定度迅速增加,500 hPa高空处于槽前,地面在华北地形槽中,高低空风速辐合;在污染峰值阶段,层结稳定,逆温层加强,环流场稳定少变,地面风力微弱;在污染下降阶段,层结稳定程度骤降,地面冷锋和高空槽过境,降水出现,高低空偏北风增大。同时,PM10污染过程与多项层结稳定度参数显著相关,与对流凝结高度单相关系数为0.84,因此,高低空环流背景场的配置和层结稳定度变化是PM10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雷达回波图,从天气学、不稳定层结及水汽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了2006年6月25日影响洛阳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活动规律和物理成因.分析表明:此次较强的飑线天气过程是在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的天气尺度形势下出现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飑线以后续线型为主的型式形成.高空弱冷空气的入侵加剧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弓形或带状回波、强(55 dBz以上)又高(或高度突降)的雷达反射率因子、逆风区、入流缺口、强的风速辐合带、高VIL值(50 kg·m-2以上)或VIL值突变及冰雹指数等雷达回波特征,对此类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14.
2013年1月江苏雾霾天气持续和增强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梅  严文莲  张备  俞剑蔚  金小霞 《气象》2014,40(7):835-843
利用江苏省能见度监测资料、自动站气象要素资料、探空资料、NCEP(1°×1°)和CFSV2(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江苏雾霾持续性和13—14日大雾形成机制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平直的纬向环流,江苏位于地面高压底部偏东气流中,冷高压主体偏北,是1月发生持续雾霾天气的大背景。较弱的偏北经向风导致冷空气势力较弱,为1月江苏雾霾天气持续发生提供了近地层有利的稳定形势。(2)近地面相对湿度85%以上,风速小于3 m·s~(-1),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凌晨与夜间温度露点差小于3℃。这些条件的稳定为持续雾霾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气象因子。(3)地面辐射降温和弱冷平流共同作用引起的温度快速下降以及日出后潮湿地面蒸发增强对雾的加强起到一定的触发作用。近地面冷平流和混合层以上暖平流为本次雾增强提供了稳定的大气层结条件。近地面弱上升运动、中高层弱的下沉运动是14日凌晨雾快速加强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提出定时观测整数风资料正确地用于大气稳定度分类的1/2计数修正方案,成都、重庆各十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该修正方案的统计结果与国家标准规定的自记风统计结果十分吻合,从而使整数风速能替代自记风速用于大气稳定度统计,而不带来多大误差。  相似文献   
116.
一次夏季强沙尘暴形成机理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利用沙尘暴发生前夕酒泉基准站的探空资料、沙尘暴发生前后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和有关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西部和河西走廊西端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大气层结稳定度、地形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机理以及下垫面性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气现象发生时地面气象要素和地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气层结的不稳定起了激发作用;②该地区特殊的地形条件所造成的“狭管效应”起到了加强作用;③沙尘暴爆发前风速迅速增大,为起沙提供了动力条件;④气压和相对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夕和沙尘暴过程的中后期有明显扰动, 沙尘暴结束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和地面等气象要素有显著性突变。  相似文献   
117.
重大工程场址的地壳稳定度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依据板块构造和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结果,以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或地壳活动带作为边界可把地壳分成不同规模的地块,相对稳定的地块称为安全岛。提出用稳定度(△f)的概念来定量表达安全岛的稳定程度,从而为选定和评价重要工程场址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文章以黑山峡水坝选址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提出该峡段小观音和大柳树两地均可作为坝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8.
桂西酸雨的季节分布及风向频率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1992~2005年百色市酸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百色市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PH值小)较大,其分布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小,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将各季节酸雨分布状况与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发现与地面和高空风向频率、大气环流特征、大气层结稳定度等关系密切。显然,桂西酸雨污染不仅与污染源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9.
大气稳定度可标明大气湍流的强弱,在研究大气扩散时,大气的稳定度是很重要的,因为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速率、距离和范围受到大气稳定度的直接影响。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速率小,范围窄,最大浓度落地距离较远。当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则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因此.有必要仔细分析研究大气稳定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着重研究了线性模型中副热带环流对潜热加热的响应过程中影响高、低压系统中心位置的因子, 剖析出边界层中基本流的垂直切变影响低层环流的根本原因, 并且探讨了线性模式中基本流和静力稳定度自调整过程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在β效应和f效应、基本流在经向和垂直方向的二阶切变、以及东、西风基本流作用的非对称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高、低压中心位于热源北侧。结果还表明, 当近地面基本流的垂直切变为零或者当风速随高度减小时, 低层气旋和反气旋中心位于地面上, 当风速随高度增大具有类似亚洲季风区的结构时, 低层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抬升离开地面; 进一步考虑热源区附近静力稳定度和基本流自调整过程的作用后, 反气旋中心继续抬升至中层, 证明对流降水对其东侧对流层中低层副高的形成有重要贡献。指出基于传统线性准地转模式来研究副热带高压形成的缺陷在于应用不适当的下边界条件以及缺乏静力稳定度的自调整机制和基本流对热源的反馈机制, 从而得到“潜热加热激发的低层反气旋中心位于洋面上”的不切实际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