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5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62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80篇 |
大气科学 | 67篇 |
地球物理 | 202篇 |
地质学 | 1522篇 |
海洋学 | 227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22篇 |
自然地理 | 3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40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00篇 |
2019年 | 136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25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10篇 |
2005年 | 76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50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P507萃取色谱分离三溴偶氮胂光度法测定矿石中痕量铈组稀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改进了三溴偶氮胂与铈组稀土的显色反应条件,提高了铈组稀土测定的选择性并采用P_(507)萃淋树脂分离富集稀土元素。所拟定的矿石中痕量铈组稀土的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掌握,适于矿石中0.000x~0.x%含量的铈组稀土的测定。经标准矿样验证,精密度、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972.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海南岛中元古代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冈长岩等岩石组成,构成一个明显的 自花岗岩向花岗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的岩浆演化系列及钙碱性演化趋势。该岩体为一套板块碰撞 后隆起期原地一半原地过铝质花岗岩。是板块碰撞引起的地壳增厚升温和随之的玄武岩浆底侵加 热联合作用下,主要由抱板群变质沉积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部分融熔、并在幔源物质的参与下形 成的,所形成的花岗质岩浆在“走滑扩容泵吸”机制驱动下沿戈枕剪切带上升、固结就位,因而具壳 幔二元混合成因特点。化学成分以高 SiO2、K2O、Rb、Ba、Ta、Ce和贫P、Ti、Zr、Sr、Fe2O3+FeO、 MgO、CaO为特征;元素比值Zr/Nb、La/Nb、Ba/Nb、Rb/Nb、K/Nb、Ba/La及Cr、Co、Ni、V均接近 大陆中下地壳成分,Rb、Sr、Ba、Ta、Zr及比值K/Sr、Rb/Sr石r/Ba变化范围小,反映岩浆源区成分 或熔融方式上的一致性;轻重稀土较强分馏,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相似,呈左高右低 型,和抱板群变质沉积岩稀上元素组成基本一致;εNd(t)值普遍高于抱板群地层,(87Sr/86Sr)i值变化 大,暗示幔源参与信息。结合抱板群变基性火山岩的 相似文献
973.
尝试用稀土分布的分形结构因子(FSF)值对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组成进行了分类。可将我国碱性花岗岩的稀土分布分形结构因子划分为4种类型:(1)弱变异型(0.98-0.95);(2)中变异型(0.95-0.92);(3)强变异型(0.92-0.89);(4)超强变异型(0.89-0.86)。其中前两种类型可很好地对应重稀土富集型和中稀土亏损型花岗岩,而后两种类型可对应轻稀土相对富集型和轻稀土特富型花岗岩。利用FSF值对新疆东准噶尔地区三带富碱花岗岩按稀土组成进行了归类。 相似文献
974.
黔中铝土矿及其赤泥中钪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论述了黔中铝土矿和其紧密伴生硬质粘土岩及其炼铝残渣赤泥中的钪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淋滤实验、酸处理实验、人工合成方钠石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钪在赤泥中的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975.
976.
岩溶坡体裂隙的扩展贯通是造成坡体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采动作用下高陡岩溶坡体随裂隙扩展贯通的失稳破坏机理,采用离散元(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采动作用下坡体裂隙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动作用对岩溶坡体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煤层上覆岩体新生裂隙的发育以及诱发坡体原有裂隙的扩展;坡体内部裂隙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时空效应,裂隙带高度随着采空区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坡体原有深大裂隙对坡体的破坏具有控制作用,坡体破坏时崩滑体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滑动;二维模型显示,含深大裂隙岩溶坡体在采动作用下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悬臂梁结构沿着主控裂隙发生断裂,坡体中间软岩被挤出,最终主控裂隙与临空面扩展贯通,坡体发生崩塌破坏。 相似文献
977.
利用一对升降轨InSAR干涉图进行地震二维形变的分解通常是推断孕震机制与断层几何较为常用的手段.但该手段实施于短时间内发生的地震序列案例则较为困难, 因为很难确保每个事件的形变都能够恰好被一对干涉图所记录.短周期多轨道InSAR数据为二维同震形变的描述和断层几何的推演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也为分离地震序列中各地震的同震形变提供了可能.2021年希腊塞萨利地震序列为研究地震序列形变分解提供了一个宝贵实例.针对此案例, 本文利用覆盖震区的17幅多时相多轨道InSAR数据联合解算了该地震序列中三次事件各自的二维形变, 并对形变场分布进行了解译.经形变分析认定, 地震序列中第二、三次事件属于盲断层发震.基于分解出的二维形变, 本文进一步推断了第二、三次事件所对应的断层几何并分析了潜在的孕震机制.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为: 两个SE-NW走向/东北倾的断层(事件一、事件二), 一个NW-SE走向/西南倾的断层(事件三).经过对滑动模型、同震库仑应力以及前震/余震数据的分析, 本文认为此次地震序列的潜在孕震机制可以解释为一次SSE-WNW走向的断层级联触发活动.此外, 通过分析此次地震序列余震的空间分布发现了余震深度与断层面之间的线性关系, 这为本文推断出的盲断层几何以及地震序列间的级联触发观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978.
一种可操作的区域尺度地表通量定量遥感二层模型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修正的二层模型耦合机制,提出了PCACA算法以及理论定位算法,结合干点和湿点定标场的参数测定值,推算到4个极端的混合像元真实温度.提高了干线和湿线的定位的可靠性.并且提出了二层分层能量切割算法,算法简捷明了,具有物理基础.摆脱了难以逐个像元获取的通量阻力网参数.对平流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思考.又以PCACA算法分解了混合像元的反照率.联合二层分层能量切割算法,分解了混合像元的净辐射通量.克服了传统以Beer定律分解净辐射通量的不确定性.通过反演结果的验证分析,方法是可行的也是易于操作的.在论述上述算法可操作性的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79.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实现途径及流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共反射面元叠加的思路是借助于相近共反射点道集之间的相似性,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CMP道集,凭借其高覆盖次数自身所具有的压制噪音功能,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近年来。这一思路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并被视为今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重要发展途径;然而已有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需要通过相干优化以确定所必需的三个属性参数,致使计算量甚大,且仅局限于小炮检距.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深度模型的CRS叠加方法及流程,理论模型验证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980.
今年3月,美日欧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起诉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这场诉讼风波在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一个月之后,原定在5月成立的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提前近一月挂牌。稀土问题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稀土一向冠有"21世纪黄金"的美誉。有人曾有这样的比喻: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稀土就是工业的维生素。如此重要的战略资源,在中国却面临着开采破坏触目惊心的尴尬。有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