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正>极地科学数据作为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所产生的原始性、基础性数据及其实验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20多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这些数据是国家花费大量的  相似文献   
42.
那琳  杨钟健 《地质论评》1945,10(Z2):179-181
中瑞科学考察团刊物第十六种第三组地质学第六种, 龙德地质鑛物系报告之八十八:一九四一此为那琳发表(一九三七)Geology of Weastern Quruq Tagh后之又一巨作,原书于一九四一年出版·今年春评者始獲在纽约天然历史博物馆拜读,国内同人,想尚未见,因作短评,以为介绍。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路线、测绘工作及其主要测绘考察成果,并展示了测绘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4.
45.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秦宁县 ,面积 492 5平方公里 ,由石辋、大金湖、八仙崖、金铙山四个园区和泰宁古城游览区组成 ,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体 ,兼有花岗岩、火山岩、构造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 ,集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鉴胜、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46.
我国地质和地震地质科学考察组于去年10月至12月赴巴基斯坦进行了友好访问,受到了巴基斯坦有关方面的热情接待。在两个多月里,考察组沿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考察了喀喇昆仑和喜马拉雅两大山脉的地质构造,观察了巴基斯坦西部苏来曼山的若干典型地质剖面及著名的恰曼断裂带。考察组还参观了巴基斯坦主要地质单位和几所大学的地质系。这次考察促进了两国地质工作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相似文献   
47.
2006年10月,“大洋一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分别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厦门等城市举办报告会。以“民族的伟业-时代的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生动地展现了大洋环球科学考察的历程,展示了我国大洋科考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环球科考取得的重要成果,真实地描述了“大洋一号”船员和科考队员的感人事迹,集中展现了“大洋一号”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48.
《探矿工程》2004,31(12):41-41
“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于1994年从俄罗斯引进,为国际无限航区大洋综合科学调查船,2002年在上海沪东船厂进行了增改装,安装了动力定位系统、全回转艏侧推系统、光缆绞车、铠装电缆绞车、地质绞车、  相似文献   
49.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The 3r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Arctic III) was carried out from July to September in 2008.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O2(pCO2) in the atmosphere and in surface seawater were determined in the Bering Sea during July 11–27, 2008, and a large number of seawater samples were taken for total alkalinity(TA) and 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s of CO2 parameters in the Bering Sea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The pCO2 values in surface seawater presented a drastic variation from 148 to 563 μatm(1 μatm = 1.013 25×10-1 Pa). The lowest pCO2 values were observed near the Bering Sea shelf break while the highest pCO2 existed at the western Bering Strait. The Bering Sea generally acts as a net sink for atmospheric CO2 in summer. The air-sea CO2 fluxes in the Bering Sea shelf, slope, and basin were estimated at-9.4,-16.3, and-5.1 mmol/(m2·d), respectively. The annual uptake of CO2 was about 34 Tg C in the Bering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