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7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篇 |
大气科学 | 15篇 |
地球物理 | 13篇 |
地质学 | 31篇 |
海洋学 | 12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4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45年 | 2篇 |
194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系统地论述了自18世纪以来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科学考察与探险活动以及各时期的重要发现的阶段成果,重点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的贡献及其突破性的工作,全国地展示了有关学科在本区域的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03.
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始于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3月12日结束,历时131天,总航程30800余海里。本次考察由来自国内外80余家单位的349名队员组成,调查航行日程如下:2018年11月2日—11月17日,从上海至霍巴特;2018年11月17日—11月18日,霍巴特靠港;2018年11月18日—11月30日,从霍巴特至中山站;2018年11月30日—12月15日,中山站作业;2018年12月15日—12月29日,从中山站至基督城;2018年12月29日—12月30日,基督城靠港;2018年12月30日—2019年1月6日,从基督城至罗斯海新站;2019年1月6日—1月8日,罗斯海新站作业;2019年1月8日—1月13日,从罗斯海新站至阿蒙森海;2019年1月13日—1月19日,阿蒙森海综合调查;2019年1月19日—1月25日,从阿蒙森海至长城站;2019年1月25日—1月29日,长城站队员下船,修复“雪龙”号破冰船;2019年1月29日—2月8日,从长城站至中山站;2019年2月8日—2月14日,中山站作业;2019年2月14日—3月12日,从中山站至上海。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徐徐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 相似文献
105.
杨莲梅 《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2007,1(3):60-61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今后两年将参加第四届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这是由63个国家的50 000多人组成的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极地科学研究计划。自2007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9日,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在科学考察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以监测极地状态并评估极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大学、实验室和观测站将进行228个以上的项目,他们不仅处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而且要研究从太阳辐射对极地大气的影响直到极冰下外来的海洋生命等每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正>深秋的鄂托克草原,天高云淡,清风送爽,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就在这个最适宜野外考察的季节,美国、日本和我国北京的5位专家学者来到草原,来到熟悉的鄂托克国家级地质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开始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他们期待着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10.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of a system involving a floe and a small lead in the central Arctic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ice-camp period of the third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from 20 to 28 August, 2008. The measurements included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above the floe, spectral albedo of the lead, seawater temperatures in the lead and under the ice cover, and the lateral and bottom mass balance of the floe.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t 1.15 m remained below 0℃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 period and sea ice had commenced its annual cycle of growth in response to autumn cooling during the study. The surface of the lead was frozen by 23 August, after which the spectral albedo of the thin-ice-covered lead in the band of 320-950 nm was 0.46 ±0.03, the seawater temperatures both in the lead and under the ice cover, as well as the vertical seawater-temperature gradient in the lead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oceanic heat under the ice was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approaching 0 W/m2. By the end of the measurement, the thickness of the investigated floe had reached its annual minimum, while the lateral of the floe was still in the melting phase, with a mean melting rate of 1.0 ±0.3 cm/d during the measurement, responding to an equivalent latent heat flux of 21 ±6 W/m2. The lateral melting of the floe had made a mor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ea-ice mass balance than the surface and bottom melting in the end of Augus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