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6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010篇
测绘学   858篇
大气科学   513篇
地球物理   658篇
地质学   2459篇
海洋学   763篇
天文学   121篇
综合类   972篇
自然地理   92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2篇
  1947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Mantle peridotites were early exposed at the sea-floor of the Jurassic Tethys derived from the subcontinental mantle of the Europe-Adria system. During continental rifting and oceanic spreading, these lithospheric peri-dotites were percolated via diffuse reactive porous flowby melt fractions produced by near-fractional melting of the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Ascending melts inter-acted with the lower lithosphere, dissolving pyroxenes and precipitating olivine, and crystallized at shallower levels in the mantle column causing melt impregnation.Subsequent focused porous flow formed replacive dunitechannels, cutting the impregnated oeridotites, which were conduits for upward migration of MORB-type liq-uids. Melt migration produced depletionlrefertilization and significant heating of the percolatedlimpregnated mantle, i.e the thermochemical erosion of the litho-sphere. Impregnated and thermally modified lithos-pheric mantle was cooled by conductive heat loss dur-ing progressive lithosphere thinning and was intrudeaby MORB magmas, which formed Mg-rich and Fe-richgabbroic dykes and bodies. Alpine-Apennine ophiolitic peridotites record the deep-seated migration of melts which changed their compositions and dynamics during the rift evolution. The thermochemical erosion of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y the ascending asthenospheric melts, which induces significant compositional and rhe-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ower lithosphere, is a major proces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 towards a slow spreading oceanic system.  相似文献   
14.
《浙江国土资源》2005,(10):F0002-F0002
安吉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竹乡”安吉县中部,县城西侧,成立于1992年,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4年在国务院开展清理整顿开发区工作中,得到保留,  相似文献   
15.
马修·莫里(MatthewF.Maury,1806-1873),美国海军军官,海洋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海洋自然地理》出版于1855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是现代海洋科学最早的教科书,并成为世界科学出版物的一个里程碑。莫里从一名普通的海员成为一名海洋科学家,曾写下许多有关海洋科学的著作,《海洋自然地理》是他一生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以FoxPro为软件开发平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学项目基础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海洋各分支学科项目的基础信息,如资料、人员、获奖情况等。并提供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管理部门管理和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资料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万晓樵 《地层学杂志》2008,32(1):117-118
“47年前您是我的老师,今天您仍是我的老师。”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自己恩师的百岁生日的祝贺,也是广大地层工作者对尊敬的杨老师的深厚感情。2007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杨遵仪院士百岁华诞庆贺会在中国地质大学(  相似文献   
19.
松科1井南孔选址、岩心剖面特征与特殊岩性层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科1井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两个钻孔中的一个,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的翼部。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嫩二段底部到泉三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5种常见岩性(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和8种特殊岩性(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碎屑灰岩和介形虫灰岩)。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172层,总厚度为14.516m,分布在青一段,青二、三段,姚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地层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后续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2008,35(5):63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海拔4000m的冰穹A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成后将能够满足15~20人度夏工作条件,成为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这个考察站建设工作包括地面和空中运输支援系统、后勤保障和科学观测系统、国内研究分析和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