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地图》2010,(5):11-11
近期.长江江豚遭遇的种群数急剧下降危机使人们再次聚焦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据有关专家介绍,当前长江江豚的数量正以每年5%的幅度下降。照此推算,长江江豚很可能会在15年之后灭绝。  相似文献   
422.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地形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萍  洪伟  吴承祯  封磊  兰思仁 《山地学报》2005,23(5):631-635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探讨了武夷山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小地形梯度的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黄山松种群重要值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550m海拔梯度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地位,其在各坡度梯度和坡向梯度上优势地位都很明显;揭示了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山地地形梯度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分布的间断状况,显示了彼此之间鲜明的地形格局差异,反映出各主要种群对地形环境的适应力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23.
根系功能性状体现了植物细根的生长状况及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然而根系功能性状响应环境变化的时间稳定性如何仍不清楚。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是水体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种类,细根在其种群重建初期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设计了草垫、草垫+沙子、草垫+黄泥及草垫+底泥4种生长基质和100株/m2以及200株/m2两种种植密度并将其两两组合,以模拟自然生境不同的基质和密度情况,并在不同时期对苦草功能性状指标进行取样测定,通过重复测量二元方差分析研究基质和密度对根系功能指标的影响,并通过线性拟合模型探讨个体水平的生长表现(生物量分配、营养吸收、个体定植)与具体的根系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指标均受到基质条件的显著影响,部分根系功能性状指标如根冠比(RSR)、根干重、比根长(SRL)、根比表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根系锚定力和根体积受密度的影响显著。苦草生物量的分配主要受基质条件的影响,对营养的吸收、运输及根系固着能力受基质和密度的共同影响。线性拟合模型表明SRA、RTD、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RSR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且RTD的预测效果最好;根冠比、SRA、生根数、总根长、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SRL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其中生根数的预测效果最好;SRA、根直径、根表面积以及根体积在个体水平上能一定程度地预测根系锚定力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且SRA的预测效果最好。但是基质和密度在不同时期对苦草根系功能性状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当用根系功能性状预测植物个体表现时,需要考虑种群重建所处的时期。  相似文献   
424.
本文针对近岸海域铜离子污染严重,可能对海洋渔业资源重要饵料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产生种群世代毒性效应的问题,通过连续多代暴露和净化实验,探究了铜对褶皱臂尾轮虫繁殖能力和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同一世代,与空白对照相比,50μg·L-1 Cu2+显著地降低了轮虫的产卵数和净生殖率;从F0到F1代,轮虫的产卵数、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呈升高趋势,寿命和世代时间呈降低趋势,这可能是轮虫为保持最大拓殖能力的一种种群适应策略;从F1~F3代轮虫的产卵数、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寿命随暴露世代明显降低,世代时间呈上升趋势,轮虫的繁殖能力显著下降,其生活史特征发生明显改变,Cu2+对轮虫产生了世代毒性和代际效应。但经过2~3代的净化后,Cu2+对轮虫的不利影响逐渐消失,其繁殖潜力和生活史特征均恢复到污染前状态。该研究结果表明,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水域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将有助于受损浮游动物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相似文献   
425.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及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刺萼龙葵( Solanum rostratum )为茄科茄属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原产于北美。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该植物于1981 进入我国辽宁,继而在北京出现,如今首次在乌鲁木齐被发现,说明它的潜在入侵区包括干旱区。文章阐述了刺萼龙葵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与生境、化学成分及功效、危害、进化生物学、在中国入侵危险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乌鲁木齐出现的生态学意义,提出了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旨在为防止其在干旱区传播蔓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6.
唐森铭 《极地研究》2006,18(3):197-205
本文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东、西海岸的帽贝种群的个体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样品于2003年2月南半球夏季在菲尔德斯半岛东面的长城湾长城站一侧和企鹅岛西侧潮间带以及半岛西岸地理湾潮间带采集。在上述三个站点作断面随机取样,分别统计了南极帽贝(Na-cella concinna Strebel,1908)密度和个体大小。结果表明,除了半岛两侧帽贝种群密度不同外,半岛东、西两侧帽贝个体大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海岸地理湾帽贝壳长明显较大,大于企鹅岛帽贝平均壳长1cm以上,其他生长指标也大于东海岸的帽贝。西海岸帽贝个体的腹足面积和壳高的回归直线的斜率均大于东海岸帽贝的对应值。东、西海岸帽贝的腹足与帽贝的壳高存在异速生长状况(allometry),西海岸帽贝异速生长差异高于东海岸的帽贝。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当地低密度帽贝种群与西海岸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关,环境差异导致西岸产生大个体帽贝。菲尔德斯东、西海岸环境因子,如风浪、冰块冲击作用以至生物捕食产生的环境压力,不仅作用于种群个体的生长状态,而且也作用于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427.
在分析BP神经网络不足的基础上,为提高概率积分法进行开采沉陷预计时所采用的预计参数的正确性,该文建立了地质采矿条件与预计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我国43个地表移动观测站的实测数据为训练和测试样本,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构建新的概率积分法参数解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较单纯的BP神经网络算法和标准的遗传算法而言,MPGA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解算的预计参数具有更高的相对精度,这对于获取待研究区域的高精度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8.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方法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遗传学方法分析了中国沿海青蚶(Barbatia virescens)6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其种群历史动态。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ukey检验表明,青蚶不同地理种群间表现出显著形态差异(P0.05)。经PCR扩增测序获得长度为587bp的COⅠ基因片段,112个个体共检测到18个多态性位点、17个单倍型,每个群体均有特有单倍型。青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总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5472,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00974。AMOVA分析表明,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是青蚶群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占87.40%。阳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低程度的遗传分化,而其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呈典型的星状拓扑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谱系结构。单倍型邻接树结果也没有明显分支,未呈现出地域性差异。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果揭示青蚶种群历史上经历了群体扩事件,扩张时间约为26万年前。研究结果为青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29.
Calanus sinicus is a calanoid copepod widely distributed in coastal waters of China and Japan, and oversummering strategies may have major impacts on their population dynamics which in turn affect local marine food web structure. The abundance, stage composition, and sex composition of the planktonic copepod C. sinicus were studied from August to October 2002 in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to understand how its population recovers from the over-summering state. Results showed that C. sinicus had low reproduction in August due to high temperature, except in waters near the Cheju Island with rich food and moderate bottom temperature, but the reproduction rates here decreased in September–October as food availability declined. When temperature dropped in September–October, C. sinicus actively propagated in coastal shallow waters. However, reproduction rates of C. sinicus individuals inhabiting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YSCWM) remained low during the three months of the study. The percentage of C. sinicus females was high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sex composition of adult C. sinicus may reflect whether or not the population is in the reproductive mode.Numerous fifth copepodite stage(CV) C. sinicus aggregated in the YSCWM in a suspended developmental stage during the three months of this study, and they potentially served as the parental individuals for population development when conditions became optimal for reproduction later in the year.  相似文献   
430.
大角玻璃钩虾Hyale grandicornis是我国沿海潮间带常见的藻栖甲壳动物, 但目前关于其与栖息海藻的作用关系极少报道。2016年2—5月在大亚湾岩礁潮间带采集了石莼Ulva lactuca和半叶马尾藻变种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 chinense海藻, 结果显示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丛中均有分布, 其中在石莼藻丛中分布的钩虾个体数量、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均大于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在半叶马尾藻藻丛中, 大角玻璃钩虾种群的性比、抱卵雌性比例和幼体比例相对较高, 而性成熟体长、抱卵雌性体长和卵粒体积则相对较小。研究表明, 大角玻璃钩虾在两种海藻中的种群分布与繁殖特征存在着差异, 可能受到栖息海藻形态结构及其生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