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杨娟 《海洋世界》2010,(12):44-45
<正>由于现存种群数量发生急剧下降,最近,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渔业局将生活在北太平洋东部的一种姥鲨划为受到关注的物种。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这种姥鲨数量的减少,并不像人们惯常认为的那样,受到现在人类渔业发展带来的生存压力的影响,当然,对于它们目前的凄凉现状,归根结底,人类活动是难逃干系的。  相似文献   
122.
于2013年8、10月及2014年2、5月对大鹏澳牡蛎养殖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设置的3个站位(牡蛎养殖区S1、养殖区外S2、靠近湾口S3)的数据研究了牡蛎养殖对海区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丰度的影响。本次考察共鉴定出大鹏澳浮游植物58属144种,丰度为6.15×103—5.94×106cells/L。其中,硅藻36属100种,占种类总数的69.4%,丰度在4.5×103—5.93×106cells/L之间;甲藻15属34种,占总种类的23.6%,丰度范围为1.5×102—4.53×104 cells/L;蓝藻、绿藻、隐藻等共7属10种。在牡蛎养殖期(8月至2月),养殖区内养殖水层浮游植物总丰度低于非养殖区,硅藻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90%以上,硅藻丰度与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与硅藻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养殖区内甲藻丰度显著低于非养殖区。牡蛎收获后的5月,养殖区内的甲藻丰度高于非养殖区。牡蛎养殖区站位S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5,明显低于非养殖区S2(2.68)和S3(2.69)。与此相似,养殖区内站位S1均匀度J(0.27)明显低于非养殖区站位S2(0.49)和S3(0.51)。本研究表明,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影响,能够显著降低浮游植物丰度、种类多样性和均匀度。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形态性状的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种群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差异系数(C.D)和均数差异显著性这两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松江鲈鱼的鸭绿江、青龙河和富春江三个群体的表型性状,即85个样本的19项形态性状,其中包括10项可数性状和9项可量性状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群体彼此间的C.D值均小于亚种分化的判定标准1.28的水平,即各群体间的差异尚未达到亚种分化的水平,仍属同一种群。形态性状均数差异显著性的检验结果显示,松江鲈鱼青龙河与富春江两群体之间的差异较小,而鸭绿江群体与这两者的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4.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藻华是我国近海常见的生态灾害,其暴发机制尚不明确。为探究营养条件在其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饵料藻与同海域硅藻培养下夜光藻的种群增长,同时探究模拟海水混合与营养盐水平对其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饵料藻培养下,夜光藻种群增长有着显著差异,其中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组中夜光藻的平均增长率为(0.151±0.001)d−1,远高于其他饵料藻。海水混合对夜光藻种群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模拟海水混合时,部分实验组中夜光藻增长率显著高于静置实验组,其中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minima)培养下的夜光藻种群增长率为(0.136±0.001)d−1,远高于除亚心形扁藻以外的其他实验组。随着营养盐水平的增加,与亚心形扁藻共培养的夜光藻种群增长出现明显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拟合结果表明,其种群增长符合Boltzmann模型,并与营养盐水平相关。结果表明,海水混合与营养盐输入引起的平潭海域微藻的快速繁殖在当地夜光藻藻华的形成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卓冉 《海洋世界》2011,(4):44-45
来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保护管理论者和其他一些保护和考证组织发现,表面上在南印度洋的海豚群体相互之间看上去并不喜欢在一起。但事实上,海豚种群是因为洋流和其他一些看不见的因素彼此之间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126.
我国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养殖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和辽河流域,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跨流域引种和增殖放流等活动可能会对其遗传特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利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水系的野生和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6个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杂合度水平(Ho=0.702—0.744),香农信息指数(I)显示6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长江野生长江养殖黄河野生辽河养殖黄河养殖辽河野生。(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来源于种群内个体间和个体内部的变异分别为14.02%和85.88%,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处于较低水平(FST0.05);(3)瓶颈效应和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所有群体近期均经历过有效种群的降低,且6种群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混杂。综上所述,三水系野生和养殖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长江和黄河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养殖群体;三水系河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长江养殖群体、黄河野生及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可能与其跨流域引种及养殖群体逃逸造成其种质混杂有关。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我国沿海多次野外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报道,对铜藻进行了分类地位及生物地理分布特征介绍。结合分子数据,目前由过去单一的狭义铜藻Sargassum horneri和线形马尾藻Sargassum filicinum结合而成广义铜藻。其生物地理分布区系由西北太平洋扩大到东北太平洋的有限区域。根据我国沿海铜藻底栖和漂浮种群的发生季节变化,初步判断我国可能存在2个以上的底栖铜藻种群:春季成熟型、夏季成熟型和/或秋季成熟型。结合铜藻的自然生境、底栖分布区系以及海流等水文资料,本文对2016年底黄海漂浮铜藻种群的源头进行了初步分析,其最可能地域源头为渤海海峡区及其邻近水域,最可能的种群来源为夏季成熟型。  相似文献   
128.
在北冰洋的高纬度海区,陆坡—海盆之间的交换对极北哲水蚤(Calanus hyperboreus)的种群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研究极北哲水蚤在西北冰洋种群补充的地理差异,我们利用2003年夏季所采集的样品,分析了该物种的丰度、种群结构和体长分布。从总丰度的地理分布来看,极北哲水蚤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与楚科奇深海平原之间的陆坡区(CS-slope),而在水深较浅的楚科奇海并没有记录。在CS-slope区域,极北哲水蚤的总丰度在1 110.0—5 815.0个/m3之间,而其他海区的总丰度在40.0—950.0个/m3之间。从不同的发育期分布上来看,早期幼体(CI-CIV)在CS-slope区域占优势,而CV期幼体和成体在深水海盆区占优势。从体长的地理分布上来看,差异最为明显的是CⅢ期幼体,其在CS-slope区域的前体长在2.48—2.61 mm之间,而在其他海区的前体长在2.16—2.37 mm之间。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幼体(CI-CIV)的丰度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CV期幼体和成体却与叶绿素a的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我们的结果表明,极北哲水蚤可以通过加快第一个生长季节的发育速度而受益于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并且高生产力的CS-slope区域是陆坡-海盆之间种群补充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29.
测定了中国沿海角木叶鲽4个群体57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在长度为549 bp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插入/缺失位点,24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简约信息位点),共出现了37个单倍型,其中9个为共享单倍型。角木叶鲽整体的单倍型多样度(Hd)和核苷酸多态度(P)i结果分别为0.979±0.008和0.00655±0.0037,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度和低核苷酸多态度分布模式。中性检验结果显示,角木叶鲽种群的Fu’s Fs为显著负值,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现单峰分布,表明角木叶鲽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5,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都为负值(-0.0067~-0.0460)但不显著(P>0.1),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个体间(102.15%),均表明我国近海角木叶鲽种群无明显的分化,可以作为一个渔业管理单位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