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1篇 |
免费 | 254篇 |
国内免费 | 4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篇 |
大气科学 | 17篇 |
地球物理 | 75篇 |
地质学 | 1659篇 |
海洋学 | 65篇 |
综合类 | 109篇 |
自然地理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78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52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2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粤北下庄矿田是以"希望矿床"为代表的典型华南花岗岩型铀矿产地。最新LA-ICP-MS测定显示,赋存铀矿的下庄岩体年龄为(245.4±6)Ma,帽峰岩体年龄(227.1±5)Ma,矿田内呈NWW向分布的基性岩脉的年龄为(193±4)Ma。华南地区强烈的印支期陆内造山作用使富含铀元素的前寒武系古陆壳重熔,形成了富含铀元素的花岗岩,受深断裂控制岩体呈近EW向展布。燕山期矿田内NWW向断裂活动提供了流体;NEE向构造体系控制了下庄矿田基本构造格局,并为深部流体运移提供通道。NNE向构造体系及其伴生的次级构造直接控制了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矿体形态受断裂构造控制多呈侧列状、透镜状、串珠状。在矿田南部受NWW和NNE向联合构造控制而形成"交点型"铀矿。 相似文献
72.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20,(2)
大部分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以单相气体流动为主,忽略气井早期返排阶段压裂液和气体共存现象。基于线性双重孔隙模型,建立致密气藏气水两相早期返排计算模型,将储层改造区域(SRV)分为天然裂缝与基岩系统,其中天然裂缝系统为气水两相流动,基岩系统为单相气体解吸;根据实际返排液体积拟合,分析天然裂缝系统动态相对渗透率与时间的关系,采用Laplace变换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研究有效孔隙体积和初始返排率对模型气井产能的影响。致密气藏x1井的应用结果表明:初始返排率越高,气井产能越高,气水两相早期返排分析模型产能拟合效果较好;结合产水量无量纲压力与平衡时间的关系,计算裂缝总体积为22.191×10~3 m~3,基岩—裂缝接触面积为2.456×10~5 m~2,平均裂缝开度为45.2 mm。该结果对致密气井压裂效果评价和产能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西北部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经历了约130 Ma的风化剥蚀淋滤作用,孔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的马五1+2和马五14亚段白云岩是该区主要的天然气储产层段,研究其储层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通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测试等方法,对该区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可细分为晶间孔、晶间溶孔、溶蚀孔洞、膏模孔、构造缝、压溶缝和溶蚀缝;孔隙结构包括大孔中喉型、中孔中-细喉型、小孔细-微喉型和微孔微喉型4种类型。针对该区储层特征的复杂性,综合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参数、排驱压力、中值半径和最大进汞饱和度参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储层分为4种类型,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储层的储-渗能力。 相似文献
74.
陕西省略阳县徐家沟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家沟铜矿床位于勉(县)-略(阳)-阳(平关)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中部的铜厂矿田西北部,矿体产于中上元古界郭家沟组中的片理化细碧岩带內,已圈定铜矿体13条,多为盲矿体.矿石主要自然类型为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片理化细碧岩型,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铜矿床.郭家沟组中的细碧岩为铜的主要矿源岩,细碧岩中的近东西向构造片理化带为矿质富集提供了富集通道和空间.铜厂闪长岩体为成矿提供了动力、热源和主要硫源,成矿受上述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因素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75.
用硝基苯萃取[Cd(Phen)3]^2+I2^-离子对,再用盐酸反萃取,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镉的含量,从而间接测定碘。实验在pH=5.2的NaAc-HAc缓冲体系下进行,优化了还原剂KBH;中邻菲罗啉的浓度,镉溶液用量,萃取剂硝基苯的用量,反萃取盐酸的酸度,并制备碘的标准曲线,其线性相关系数R2≥0.9942,线性范围0~10ng/mL,精密度为8.5%,检出限0.80ng/mL,利用标准曲线测出水样中碘的浓度为17.78ng/mL,结果令人满意。实验表明,开发原子荧光光谱间接分析方法,使其能够准确测量更多种类的元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该方法得到更广范的应用。 相似文献
76.
通过对珊瑚矿田长营岭-龙门冲地区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该区W、Sn、Cu、Zn、As、B、F等元素异常,原生晕严格受NE和NW两组断裂控制。综合评价认为处于长营岭钨锡矿带南延带的南风井多元素组合异常是矿异常,该异常明显地受NE(F9)断裂和NW(F10)断裂控制,浓集中心位于F9断裂下盘,与长营岭矿区矿体在NW断裂下盘富集的规律相同。测区内,异常形态与北区具连续性,异常强度弱于北区,组分分带显示以隐伏花岗岩为成矿中心,但沿矿带由NE到SW并无明显的组分分带和元素组合变化,矿田内不仅矿带南延并向SW方向倾伏,而且很有可能深部隐伏花岗岩体亦分枝向南延伸。 相似文献
77.
根据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大、洪水暴涨暴落及该地区流域产流具有的特殊性,提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产流方式为蓄满和超渗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产流方式,用超渗和超持的双超产流模型对册田水库的历史洪水进行模拟预报,从而检验模型评定的精度.同时建议加强雨量观测站网规划和建设工作,增加计算模拟单元,以提高模拟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采用因子分析对下庄铀矿田的航测K、U、Th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指出第一主成分反映母体的原始放射性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并利用U在PC1上的因子负荷反映铀的原始沉积。 相似文献
79.
湘南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发育了坪宝、柿竹园、骑田岭等多个大型矿床(田)。随着浅部资源逐渐枯竭,成矿系统深延与探测成为找矿突破的重点,尤其是覆盖层下隐伏成矿岩体、流体运移通道与矿体赋存空间的准确识别。本文以湘南坪宝矿田为例,采用广域电磁、构造解析与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了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与物质组成:(1)矿田深部(<5 km)存在4个隐伏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包括宝山、黄沙坪、大坊、野鹅塘,岩体呈现不规则形态;(2)岩体侵位受NNE走向、NE走向与NW走向的区域断裂交汇联合控制,其岩体接触带与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3)断层破碎带中方解石、石英、赤铁矿等热液矿物为成矿流体活动留下的痕迹,可用来识别成矿流体的源区与路径;(4)科学钻探证实了矿体与成矿运移通道深延稳定,且可能与深部隐伏岩体导通;(5)宝山矿区西部、黄沙坪矿区东部、大坊与野鹅塘矿区深部应为该区未来找矿勘查的重点。通过广域电磁、构造解析与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深入认识隐伏岩体的空间形态与形成时代,构建成矿物质与流体的“源-运-储”模型,开展成矿系统的深部探测与成矿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