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7篇
  免费   2365篇
  国内免费   3505篇
测绘学   381篇
大气科学   261篇
地球物理   1723篇
地质学   12591篇
海洋学   637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830篇
自然地理   506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80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32篇
  2013年   539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694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532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557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516篇
  1998年   511篇
  1997年   519篇
  1996年   480篇
  1995年   475篇
  1994年   522篇
  1993年   482篇
  1992年   436篇
  1991年   391篇
  1990年   338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龚斌利 《西北铀矿地质》2002,28(2):23-28,49
对吐哈盆地八仙口-白咀山地区新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发育特点,演化关系,与控矿层间氧化带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对该区成矿条件、找矿方向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对甘肃北山地区婆泉盆地水地质、水地球化学及相关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之后,从基础地质条件、水地质条件、水地球化学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盆地的铀成矿前景,同时通过对比研究,选出了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形成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993.
朱建才  史维浚 《现代地质》2002,16(4):418-422
砂岩型铀矿主要产在层间氧化带的尖灭地段 ,在地表无露头 ,因此有必要对层间氧化带尖灭地段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为了能较为客观地反映铀矿的成矿环境 ,更准确地确定铀矿层间氧化带尖灭地段的位置 ,利用水岩体系Eh pH法在新疆伊犁 5 12砂岩型铀矿床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Eh值在氧化带为高正值 ,在过渡带与还原带为低负值 ;pH值在氧化 还原过渡带接近中性 ;结合水 铀平衡区间图解 ,以水岩体系Eh值作为主要的分带指标 ,可以划分出层间氧化带的 4个分带的Eh值范围 ,从而可以精确地确定层间氧化带尖灭地段即铀矿石带的位置。该方法在国内砂岩型铀矿床中首次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吐哈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鸿赞 《铀矿地质》2002,18(2):97-103
铀成矿层间氧化带的形成,发育与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古水文地质的分析方法,对吐哈盆地地下水的演化史进行了研究,定量确定了地静压力系统和水静压力系统对沉积水的改造作用,计算了压挤水和渗入水的水交替强度,指出了铀成矿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995.
陈法正 《铀矿地质》2002,18(3):138-143
砂岩型铀矿是当前铀矿勘查的重点,按照其成矿特点,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古河道型,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层间氧化带型,本对这3种砂岩型铀矿产出地质条件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各种类型铀矿床的成矿模式,并以二连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例,对其成矿前景进行了宏观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6.
辽西地区构造系统的形成与东北亚区域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庚  郭华 《铀矿地质》2002,18(4):193-201
燕山造山带东部辽西地区的构造填图,地质研究,以及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的同位素资料 ,提供了东北亚和燕山板内造山带的演化历史。华北板块北部燕山-辽西地区自中元古宙至中生代,与整个华北克拉通一起,接受相同的地台盖层沉积,其沉积历史完全相同。在中晚三叠世之后,该区沉积了中生代火山碎屑岩和陆相沉积岩,并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这才有别于华北克拉通的其它稳定区。同位素资料表明,兴隆沟期火山岩,蓝旗期火山岩和义县期火山岩形成时间分别为200-170Ma,170-155Ma,140-100Ma。按构造成因和系统的指导思想,将该区构造构造归并成3种构造系统,即逆冲推覆构造系,正滑断裂系和走滑断裂系。这3种断裂系统的发育顺序是: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相当于义县组,九佛堂组之间的界面);正滑断裂构造系是九佛堂组和阜新组的同沉积构造;走滑断裂构造系形成最晚,为晚白垩世形成的构造。其中早期逆冲推覆构造起了主导作用,奠定了本区构造格局的基本格架,晚期构造的叠加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已有的构造格局。三叠纪到早白垩世期间,在欧亚板块向南挤压和古太平洋板块向北向西方向的挤压作用下,于早白垩世中期形成本区的逆冲推覆构造;早白垩世晚期受古来洲大陆区域扩张的影响,形成了辽西地区的正滑断裂系,晚白垩世北北东向的走滑断裂系形成则与郯庐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位于两大构造单元结合带的查干德勒苏地区,中元古代在近EW向裂陷槽内接受了巨厚的含炭质、白云质和火山物质的渣尔泰群滨浅海相沉积建造,铀元素得到第一次预富集;大约1.4Ga前的白云鄂博运动,出现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和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铀元素得到第二次预富集;晚石炭世末的中华力西运动第Ⅱ幕,形成罕乌拉、英巴岩基的主体,铀元素得到第三次预富集;早白垩世早期的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铀元素得到第四次预富集;新生代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气候干旱炎热,在地表地下水的作用下,铀元素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成为查干德勒苏地区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矿化期。  相似文献   
998.
松辽盆地是上叠于海西褶皱带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舍伯吐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区内上第三系松散堆积层赋存有3层稳定的砂体。砂体中均发育有不同规模的区域性层间氧化带。经钻探揭露,榆树屯地段Ⅱ层砂体的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比较典型,并有铀和钼的次生富集,这一发现为松辽盆地找矿工作的突破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浅论矿集区的资源潜力与勘查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勇 《中国地质》2002,29(3):263-270
矿集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矿床密集产出的区域,在此区域内,按一定空间分布着不同矿种或不同类型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以及中小型矿床、矿化点和矿化信息。矿床的产出在时空上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矿集区是矿产资源产出的重要基础,它对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矿产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矿集区更是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地区,许多老矿山所处的矿集区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勘查远景区。加强对矿集区的研究和勘查评价,是扩大矿产资源储量的重要途径,对缓解老矿山资源 危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00.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