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85篇 |
免费 | 1428篇 |
国内免费 | 125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5篇 |
大气科学 | 497篇 |
地球物理 | 3133篇 |
地质学 | 4180篇 |
海洋学 | 542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633篇 |
自然地理 | 9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286篇 |
2022年 | 392篇 |
2021年 | 387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398篇 |
2018年 | 222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255篇 |
2015年 | 274篇 |
2014年 | 489篇 |
2013年 | 365篇 |
2012年 | 508篇 |
2011年 | 444篇 |
2010年 | 405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405篇 |
2007年 | 365篇 |
2006年 | 370篇 |
2005年 | 340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315篇 |
2002年 | 343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269篇 |
1998年 | 215篇 |
1997年 | 245篇 |
1996年 | 233篇 |
1995年 | 193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213篇 |
1992年 | 206篇 |
1991年 | 177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132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4年 | 6篇 |
1959年 | 7篇 |
1948年 | 6篇 |
194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探测中,相邻车道地下介质差异性较小,其探地雷达剖面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为了提高探地雷达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速度,综合对比分析相邻车道探地雷达剖面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探地雷达多剖面联合解释方法,首先同时对多个相邻车道探地雷达剖面中的塌陷隐患病害同步进行分类和分级判释,然后将每个病害异常输出为单体病害文件至单体病害文件库,并基于人机交互方式对单向或双向多车道探地雷达剖面中的任意病害类型或病害等级进行综合统计、自动排序,可用于生成严重病害的现场加密复测验证单和最终的检测报告.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多剖面联合解释方法能够同时对多个相邻车道探地雷达剖面同步进行对比分析、相互验证,能有效克服单剖面信息量不足的局限性,不仅可以快速辨别和剔除外界干扰形成的虚假异常,减少多解性,而且可以估算地下病害异常的面积范围和空间展布,有效提高解释的自动化、准确性和可信度,明显加快解释速度. 相似文献
82.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高原生长的东边界,其新生代以来隆升剥露与扩展模式备受关注.高原内部平缓的地貌和边界构造带不显著的缩短变形被认为是下地壳流作用的重要证据.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中-晚新生代以来跨不同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隆升剥露,指示了断裂体系在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演化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系统收集区域内现有不同封闭温度体系的低温热年代学数据,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隆升剥露及生长扩展与整个高原抬升具有准同步性.最为广泛和显著的剥露主要发生在~30 Ma以来,且高原东缘的最大侵蚀量区受控于断裂活动,快速侵蚀带的空间分布与鲜水河断裂带相一致.在区域尺度上,现有数据所揭示的剥露事件启动、持续时间及速率的显著差异性揭示了断层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地表剥露过程的控制作用.本文提出青藏高原向东扩展是多阶段、非均匀过程,新生代以来不同断裂带在青藏高原向东扩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支持"下地壳流假说"强调的"东缘上地壳变形不显著"的认识. 相似文献
83.
目前管道的抗震设计已从过去的弹性设计向塑性设计发展、从原来的应力设计向应变设计发展,相继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性能设计和后果设计.日本将埋地供水管道按照两级地震动水平设计,一级地震动水平(GML1 规定的地震复发周期为100~200年,二级地震动水平(GML2 则规定为一直接发生在该城市的6.8级地震,相当于阪神地震那种情况. 相似文献
84.
对于十分规则的道路网(城市道路)来说构造网眼是十分容易的,且得到的道路网眼完整性较高,然而对于乡村道路,由于数据采集习惯或数据质量的影响,道路在居民地附近容易断开,导致计算机不能构造完整的网眼。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利用居民地聚类和缓冲区分析的方法辅助道路网眼的构建,从而提高了乡镇郊区道路网眼的完整性,为采用网眼合并的方式进行综合的方法,以及各种基于网眼的空间分析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85.
大同—怀安麻粒岩地体的伸展抬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同-怀安地区TTG片麻岩和孔兹岩系早期具有互不相同的,但双彼此相关的构造和演压历史。它们之间的低角度高应变带以正韧性剪切和非共轴变形为特征,体出了构造接触的性质。构造和岩石学数据表明,该地体至少在2.5Ga和1.8Ga前后分别受到两个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影响,其主要的构造是在M1事件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86.
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准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季节蓄热型地源热泵蓄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单位井深换热量、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土壤结构、入口水温、入口质量流量、热泵运行模式等对土壤传热规律的影响,并研究了土壤热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同一半径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增长幅度随土壤热扩散率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及入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间歇运行模式下,地埋管附近土壤温度及换热量均呈波动式变化,且当径向距离大于0.3 m时,与连续模式一致;在满足换热量的情况下,流体质量流量不宜过大;系统运行一个周期(360 d)后土壤温度基本可以恢复,且流体入口温度不宜低于40 ℃。 相似文献
87.
[摘 要]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UDEC 软件,开展了结构面对岩质边坡地震动影响的数值
模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结构面产状和位置变化对岩体边坡地震动放大系数空间展布的影响。根据岩
体边坡中结构面发育的一般规律,本文模型工况主要考虑与坡面相交的贯穿性结构面,模拟的主要物理
对象是层面、贯穿性长大软弱结构面等。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结构面越靠近坡顶,边坡上部的地震动响
应越强烈;顺倾结构面会使坡肩部形成更强烈的地震动响应;边坡越陡,坡顶和坡肩部的地震动响应越
强烈。上述规律对于岩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东北非是一个快速兴起的世界级金矿省,发育大量造山型金矿床。选择东北非努比亚地盾代表性造山型矿床进行总结梳理,认为区内金矿成矿可能受控于努比亚地盾地块拼帖后挤压/压扭向张扭剪切转换的过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基性火山岩是主要赋矿围岩,剪切带(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对比,发现努比亚地盾矿集区与胶东矿集区类似,在大规模金成矿前均经历了洋壳俯冲过程,除赋矿围岩和成矿时代区别明显外,在控矿构造、矿化类型、矿物组合、成矿流体等方面较相似。结合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对比,针对努比亚地盾造山型金矿的找矿勘查提出具体建议:通过遥感和地质图修编圈定找矿远景区;利用地球化学测量和地质图草测等圈定找矿靶区;利用蚀变填图、反循环钻探,结合电磁测量,追踪隐伏矿体;通过矿床理论研究和矿田构造分析,支撑矿床(点)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89.
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4个方面的主要科学内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泥贫纪弗拉期与法门期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元古宙与显生宙之交扔全球环境变化和地史重大转折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围绕上述内容,评述了发言人和专题发言人的主要科学资料和科学思想以及本次会议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有限差分和随机振动合成结合的复合方法,模拟了当礼县—罗家堡断裂发生矩震级Mw7.7级大地震时,在天水盆地产生的宽频带地震动场,分析了在设定地震条件下盆地内的地震动分布特征,为该区黄土地震滑坡分析提供了地震动参数结果。结果显示:(1)有限差分法和随机振动合成法可以很好地互补,得到盆地内地表宽频带地震动;(2)地震在盆地区域产生了强烈地震动,PGA(峰值加速度)介于150~900 gal,离断层较近的区域东南角的PGA最大,随着断层距的增加,PGA逐渐减小。河谷南侧的PGA值相比北侧较大,具备诱发滑坡的强大动力条件;(3)盆地区域PGV(峰值速度)最大为120 cm/s。受第四系覆盖层放大效应和地形放大效应共同影响,水平向地震动在盆地区域东侧和中部具有较大PGV,而西侧PGV相对较小。竖向地震动在盆地区域东侧较弱,而在中部和西侧较强,特别是最西侧陡峭的山坡上,PGV达到了最大值。此外,竖向地震动明显受到覆盖层厚度的影响,譬如在盆地区域南侧的中间部位,也具有较大的PGV。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