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6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865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329篇
地质学   543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青藏高原横切变线(简称切变线)是引发青藏高原夏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本文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简称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选取14个生成于6~8月、生命史为38小时且引发高原暴雨的切变线个例进行合成分析,探究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夏季切变线生成和强度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 hPa切变线生成于伊朗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两高之间的鞍形场中,处于580 dagpm闭合低值中心和272 K高温中心内,比湿大值区的北侧;200 hPa南亚高压北部边缘、西风急流入口区南侧。(2)切变线强度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当地时间(LT=UTC+6h)23时最强,13时最弱。(3)涡度收支诊断表明,青藏高原上空高低层散度变化对切变线强度变化具有指示意义,500 hPa涡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时间滞后于辐合作用最大值(最小值)3小时。(4)切变线演变过程中,切变线发展时位涡随之增大。位涡收支诊断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水汽和非绝热加热对切变线的生成和发展演变起到重要作用。当边界层感热加热增强时,低层辐合增强,上升运动增强,在充足的水汽配合下,凝结潜热释放使非绝热加热中心抬高至大气中层,从而有利于切变线生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422.
无机生油假说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学诚  李善芳 《中国地质》2012,39(4):843-854
无机生油假说认为,原油和天然气和近地表的生物物质没有根本联系,它们是生成于地幔内的非生物来源的碳氢化合物。因而油气不是一个不可再生资源,而是一个可再生资源。无机生油假说得到地质学、物理学和化学等三个基本学科的支持。在地质观察上,发现全球许多大油田的油气储藏与原始生物物质之间数量上有巨大落差,难于解释它们是由生物生成的。此外,有许多地区在结晶基底或变质基底内,或直接位于其上的沉积岩中发现石油。从生物生油假说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在化学上,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已由人工合成石油(费托合成),并生产了占德国战争中用油的9%的石油。无可争辩地说明,无机可以生成石油。根据化学(物理学)热力学理论分析确认,甲烷是唯一一种在标准温压条件(温度为298.15 K;压力为101325 Pa)下稳定的碳氢化合物,从甲烷形成正常烷属烃只有在压力>3×106kPa、温度>700°C时(相当于地下深度约100 km)才有可能。在地壳内的温压条件下由生物变质形成石油的假说,与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则相抵触。从氧化的有机分子,如碳水化合物(C6H12O6)形成较高的碳氢化合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长期对深部构造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中国东部及西太平洋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发育的地区是寻找巨型无机油气田的有利地区,建议在发育蘑菇云岩石圈地幔地区开展无机油气田的勘探,并在无机油气田远景地区布置超深参数钻,以评价含油气远景。另外建议加强物探工作,尤其是研究地震勘探处理基底内三维含油气构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42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具有翡翠成分的玻璃料,再对其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实现玻璃体向晶质硬玉的转化,从而得到合成翡翠。从金属醇盐浓度、pH值、去离子水的添加量、水浴温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最佳凝胶条件。常规宝石学特征测试、偏光显微镜下岩矿薄片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合成翡翠与天然翡翠的常规宝石学性质相近,其结晶矿物为硬玉,样品的结晶转化程度较好,具有硬玉的标准红外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424.
理想弹性介质并不能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问题。在实际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存在吸收作用,使地震波能量发生了损耗、频带变窄、相位延迟、频率降低,尤其是高频部份。这种特性可以用传播矢量和衰减矢量来表示,衰减矢量越大,介质的吸收越强。这里通过引入广义平面波、纵横波品质因子以及衰减角,利用应力应变关系和连续性条件,推导了粘弹性介质精确的Zoeppritz方程,并通过求解精确的Zoeppritz方程,分析了粘弹性介质中传播矢量、衰减矢量、纵波反射系数、转换波反射系数与频率、衰减角、入射角、品质因子、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详细地了解了粘弹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反射特征,为粘弹性介质中储层预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25.
矢量地理数据具有位置精度高、语义丰富、空间关系明确等特点,易于同各类专题信息集成、融合使用,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类重要数据源.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矢量地理数据面临泄密、侵权、窃取等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为此,本文分析比较了几类主要的矢量空间数据安全技术,认为数据置乱技术具有较为均衡的安全防护性能,实际应用潜力大,将经典的图像数据置乱思路引入矢量地理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Arnold变换的矢量地理数据置乱加密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简洁高效,具有置乱度高、保持原有数据结构、完全可逆和抗暴力攻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426.
基于BJ -1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I)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洲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对比、评价各种方法在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BJ -1数据的适用...  相似文献   
427.
李晓林  李霖 《测绘工程》2011,20(4):46-49,54
以地图符号形式表达地理要素是GIS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有效手段.目前Web GIS发布系统在复杂地图符号的表达能力、地图的快速发布和运行效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为此,应用IE浏览器内容扩展技术,结合地图符号表达的特征,设计出面向基础地理数据的地图浏览服务器,给出地理数据类型可兼容的快速发布矢量地图文档结构.据此,开发基于...  相似文献   
428.
《测绘文摘》2011,(4):87-92
CH20112353基于GPS的列控轨道地图数据生成方法研究=Research on GPS Based Track Map Data Generation Method for Train Control/刘江,蔡伯根,唐涛,王剑(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11,40(1).-111~117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报.-2011,40(1)  相似文献   
429.
430.
袁家勇  公茂玉  高诗亮 《测绘科学》2011,36(3):239-240,218
科普资源发布系统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方便市民浏览、查询与统计科普资源情况,掌握更多科普知识.本文主要论述了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详细给出了栅格影像自动选择的方法,矢量栅格匹配的原理,以及统计图的绘制技术.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开发模式与软件环境,给出了统计效果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