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7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323篇
测绘学   1442篇
大气科学   1650篇
地球物理   1309篇
地质学   2000篇
海洋学   692篇
天文学   162篇
综合类   647篇
自然地理   112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291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69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基于MODIS-NDVI、DEM和气象数据,分析柴达木盆地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特征,并与降水、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蒸散量和海拔进行相关、偏相关或叠加分析,探讨FVC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FVC整体自东南向西北内陆呈半环状递减,FVC集中在20%以下,人类活动及径流等打破植被地带性规律;2000—2015年FVC明显改善,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地区,2001—2002年年际变化最显著;FVC与降水、相对湿度以正相关为主,与温度关系不显著,与日照时数和蒸散量主要为负相关,降水对FVC贡献最大,温度通过影响蒸散量等间接影响FVC,而土壤蒸发对蒸散量的影响大于植物蒸腾;FVC与等高线空间分布较吻合,FVC在2 800~2 900 m和4 600~4 700 m出现两个峰值,4 700 m以上FV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92.
夏季副高与海温的相互关系及副高预测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分析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与前期12月至后期11月的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海温的相关系数分布图,综合比较副高面积指数、西伸脊点和脊线位置与海温的相关关系,讨论副高对海温的反馈作用以及海温与夏季副高的物理联系模型,为副高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西北地区都是破坏性地震活动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这两个地区100年来破坏性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当台湾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活动后两年内,大陆西北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95.08%;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置信度为90%的区间估计都为2~4年;通过对两地7级以上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
大港油田砂泥岩交互地层存在着非均质复杂地质形态,为保证其精细解释效果,根据随机过程理论,提出了选用二维指数型椭圆自相关函数为复杂非均质地质体进行简化建模的方法。正演算法使用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模拟弹性波在二维随机介质模型中的传播,激发方式使用自激自收模式。正演结果表明,随机介质模型模拟大港油田薄层砂岩互层地层具有合理性,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算法对于该模型的正演数值模拟,算法合适。  相似文献   
95.
In 2013, Chang'E-3 program will develop lunar mineral resources in-situ detection. A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VNIS) has been selected as one payload of CE-3 lunar rover to achieve this goal. It is critical and urgent to evaluate VNIS' spectrum data quality and validate quantification methods for mineral composition before its launch. Ground validation experiment of VNIS was carried out to complete the two goals, by simulating CE-3 lunar rover's detection environment on lunar surface in the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data deriv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 (CA-PLS)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predict abundance of four lunar typical minerals (pyroxene, plagioclase, ilmenite and olivine) in their mixture. We firstly selected a set of VNIS' spectral parameters which highly correlated with minerals' abundance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CA), and then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was used to find out spectral parameters which make the largest contri- butions to the mineral contents. At last, functions were derived to link minerals' abundance and spectral parameters by partial least square (PLS) algorithm. Not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maturity, agglutinate and Fe~,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wonderfu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se four minerals and VNIS' spectral parameters, e.g. the abundance of pyroxene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mixture's absorption depth, the value of absorption depth added as the in- creasing of pyroxene's abundance. But the abundance of plagioclase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the spectral parame- ters of band ratio, the value of band ratio would decrease when the abundance of plagioclase increased. Similar to plagioclase, the abundance of ilmenite and olivine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mixture's reflectance data, if the abundance of ilmenite or olivine increase, the reflectance values of the mixture will decrease. Through model validation, better estimates of pyroxene, plagioclase and ilmenite's abundances are given. It is concluded that VNIS has the capability to be applied on lunar minerals' identification, and CA-PLS algorithm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on lunar surface's in-situ detection for minerals' abundance prediction.  相似文献   
96.
张彬  杨选辉  陆远忠 《地震》2007,27(4):27-35
在前人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学综合预测方法。 首先利用动态图像方法(地震条带与地震空区)大致确定潜在地震危险区; 然后利用中、 强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确定孕震区; 最后利用地震矩快速释放模型和相关长度增长模型判断孕震区是否进入短临状态。 在地震三要素预测中, 发挥地震学典型预测方法的优势, 并且对相关性较小的预测方法的预测结论相互对比、 印证, 以便得出更可靠的预测结果。 文中还利用这种综合预测方法对1983年菏泽5.9级做了简略研究, 结果表明这种综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和菏泽地震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7.
李振华 《地球科学》2002,27(3):333-337
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GIS的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除数据类型简单, 不能很好地表达非结构化数据外, 也难以表示GIS中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 关系模型简单, 不能表达数据之间的层次, 继承、聚合、泛化或特化等在GIS广泛使用的关系; 与数据操纵语言如SQL和通用程序设计语言, 特别是目前流行的面向对象设计语言之间失配.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在传统的关系数据库上进行了面向对象的扩展, 即所谓对象-关系模式, 其核心在于增加了名为SDO-GEOMETRY的对象数据类型, 用于存储几何实体.ORACLE的空间数据库的应用示例表明: 以面向对象的形式表示空间数据比之于关系数据库中存放大量无意义的坐标有着很大的优势, 同时, 它在复合对象的表达方面, 在对于空间关系的处理方面都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98.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2010,65(12):1602-1612
利用1996 年、2000 年和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数据,基于GIS 技术和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态势及其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① 县域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变化均呈先增后减态势。1996-2000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增长2.70%和1.40%;2000-2005 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减少1.51%和8.18%。②“胡焕庸线”是刻画中国耕地和劳动力变化格局的重要分界线。沿此线带状区域内因退耕还林造成耕地快速减少,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西北部区域耕地快速增加,农业劳动力也在增长;其东南部区域耕地明显减少,而农业劳动力减少速度更快,二者呈现协调态势。③ 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县域劳动力转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996-2000 年和2000-2005 年,全国分别有447 个和505 个县域的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转移呈良性变化,90%的县域劳耕弹性系数(LFEC) 的中位数分别为4.58 和2.97。④ 基于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可将1996-2005 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劳动力变化的耦合特征划分为9大类型区。多情景模拟分析表明,2005-2015年的LFEC趋势值为2.55。  相似文献   
99.
1995-2010年山东省粮食单产变化空间分异及均衡增产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采用GIS 空间分析和ESDA方法,对山东省1995-2010 年间县域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全国农业生态区划,分析山东省粮食均衡增产潜力。结果表明:① 山东省县域粮食单产水平之间的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鲁北和鲁西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最快;鲁西南平原农业生产基础差,单产增长速度较慢;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农业生产基础好,单产增长速度较慢;② 县域粮食单产变化的Global Moran's I 值为0.5708,表明单产变化的区域分布并非完全随机,而是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4 种集聚类型中,“H-H”类型区和“L-L”类型区占主导,“H-H”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北和鲁西北平原,“L-L”类型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南平原、鲁中南丘陵和山东半岛;③ 全省可划分为4 个一级、9 个二级均衡增产类型区,粮食单产增产潜力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中南丘陵>山东半岛>鲁西南平原;总产量增产潜力约为9.50×106 t,其中鲁中南丘陵>鲁北和鲁西北平原>鲁西南平原>山东半岛。  相似文献   
100.
南极中山站与北极地磁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南极中山站和新奥尔松(NAL)等5个北极站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719天的地磁观测数据,以20 min间隔内地磁北向水平分量的互相关系数大于0.9为判据,对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并与T89地磁模型得到的中山站共轭位置的分布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南北极地磁活动相关的发生率与台站位置、季节、地方时和地磁活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北极的5个台站中朗伊尔站(LYR)与中山站地磁相关的时间最多(占17%);在两分季发生相关的情况比冬季和夏季多;在傍晚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多,中午发生相关的情况最少;地磁活动较强时,相关的情况比地磁宁静时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