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2篇 |
免费 | 844篇 |
国内免费 | 36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97篇 |
大气科学 | 213篇 |
地球物理 | 421篇 |
地质学 | 1266篇 |
海洋学 | 474篇 |
天文学 | 91篇 |
综合类 | 257篇 |
自然地理 | 1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134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88篇 |
2020年 | 169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107篇 |
2013年 | 133篇 |
2012年 | 156篇 |
2011年 | 162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97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215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82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地电化学测量技术向“轻便化”方向的不断发展,中小比例尺地电化学测量已成为可能.笔者在内蒙古风成砂浅覆盖洛恪顿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区约40 km2范围内开展了1∶5万地电化学测量与土壤测量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①地电化学测量可圈定与已知矿体元素组合相同的Pb-Zn-Ag-As-Bi-Cd等多元素综合异常,且异常位置与已知矿(化)体空间分布范围较一致;②与土壤测量结果相比,地电化学异常范围、衬度及连续性均远优于土壤测量,土壤测量异常仅在小山头残积土出露区呈点状分布;③在试验区西北部风成砂浅覆盖区发现多元素组合地电化学测量异常,根据此异常部署开展了1∶1万激电中梯扫面及钻探验证工作,在540余m深处发现6m厚富Ag、Cu矿体,实现找矿突破.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风成砂浅覆盖区开展1∶50 000地电化学测量能有效圈定找矿靶区,可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23.
24.
通过对数据集合的拓扑学分析,获得了Pb同位素三维空间拓扑投影特征值V1和V2。运用特征值可以定量地预测隐伏铜金矿床的埋藏深度和隐伏矿量,是隐伏矿预测评价的新方法,开创了同位素化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5.
26.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
地层方面,将测区地层划分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和班公错-怒江结合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又划分出聂荣微地块和觉翁-余拉山-下秋卡混杂带两个小区;按变质岩调查方法解体了聂荣地块;对原大面积分布的拉贡塘组进行了有效的解体;新建立嘎加组;恢复了郭曲群;将木嘎岗日岩群解体出3个岩组.岩石方面,在测区南部新发现了一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蛇绿岩.构造方面,构造单元表现为各组-下秋卡结合带和桑雄-那曲-麦地卡板片的构造格局;新发现达仁乡夺列蛇绿岩体. 相似文献
27.
29.
30.
At 21:45 hr (Beijing time) on Oct. 31, 1990 the Yanzhuang meteorite hit the ground at the Yanzhuang village, Weny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Several fragments, totalling 3.5 kg, were recovered during the field survey. This meteorite is a rare
one of its kind due to its heavily shocked features and thick veins made up of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livine and low-calcium pyroxene are compositionally homogeneous with Fa=18.59, Fs=16.35 and Wo=1.2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total Fe=28.0%) and recrystallized texture of the chondritic mass show that the Yanzhuang is an H6 chondrite. The black molten
materials occur in the form of blocks (up to 2×3×4 cm in size) and veins (0.1–15 mm in width), and contain a lot of rounded
and elliptic FeNi-FeS blobs (up to 6–10 mm in length). The metal in these blobs exhibits distinct dendritic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of rapid cooling. Unmolten and molten samples are very similar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fitting well with the average H-chondrites.
Partial melting and FeNi/FeS-silicate separation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e molten materials of the Yanzhuang.
This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