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制约了植物的生长,但同时也自然筛选了一批适应能力较强的海岛植物种类。文章采用线路调查和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潭岛群中的塘屿、东庠岛、大练岛等海岛临海荒坡山地植被进行实地调查。通过了解平潭周边典型海岛的植被种类、分布及群落结构,分析平潭典型海岛的植被特征,指出风、干旱、盐害及土壤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平潭周边典型海岛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几个制约因素,结合调查结果从植物品种筛选、植被配置、修复技术等方面提出困难立地条件的海岛植被修复对策,为相近区位的植被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2.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境对植物群落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沿87o37'09"~88o24'04"E纵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对44o14'04"~45o41'52"N的范围进行11个样地的地貌景观调查、植被分布参数采集和土壤取样。研究区统计到的植物种数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文献资料中植物种数的1/3,出现的植物群落构建了该沙漠大面积成片分布的荒漠植被景观。调查发现,随着宏观生境的空间变化,植物群落作相应的演替。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 (PCA)和相关分析 (CA) 查明了沙漠风沙土理化属性,如土壤养分、盐分、水分、碱性 (pH) 等微生境的异质性仅对沙漠植被草本层片的多样性 (PIE草) 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这些微生境因相互拮抗使沙漠环境处于暂时的脆弱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203.
应用生态空间理论(theory of spatial ecology)和地统计技术,分析了不同生境条件下泡泡刺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动态。结果表明: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泡泡刺种群是以斑块状格局形式存在。在较小的尺度上,生境条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戈壁生境中的泡泡刺灌丛沙堆趋向于斑块小、密度大、空间自相关距离短,而沙漠生境中的结果相反。另外,沙埋和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为泡泡刺种群拓宽了生态位,而且是该种群演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4.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 、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 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205.
苦草是鄱阳湖越冬水鸟的重要食物资源,为量化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生境的影响,基于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和生境适宜度曲线,构建了鄱阳湖苦草生境数值模拟模型;对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变化进行了连续模拟,建立了苦草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变化与星子站水位的定量响应函数;并据此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及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对苦草潜在生境面积的影响。星子站水位15 m左右时苦草潜在生境面积最大,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分别为1 703 km^2和2 336 km^2。三峡水库运用可有效保障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但其扰动幅度也明显减小,潜在适宜生境和水深≤4 m水域面积序列标准差在三峡运用后减幅分别达到27%和47%。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调控水位在其下闸蓄水期和长江上游水库蓄水调节期内宜分别控制在16 m以下和13.5 m以上,可保障潜在适宜生境及水深≤4 m水域面积与最大值相比减幅分别控制在20%和10%以内。成果明晰了水位变化对鄱阳湖苦草潜在生境面积的定量影响规律,为江湖新水沙条件下鄱阳湖生态系统保育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06.
北京湿地景观监测与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地表最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湿地景观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湿地景观原有的功能,而且对湿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湿地为研究区域,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96、2001与2005年Landsat TM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标明: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96年的62869.64 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1hm<'2>;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北京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河流达到10.93%,人工水域占99.17%.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7.
研究了新疆柽柳属植物的生态类型和生境相似性。根据水、盐两个环境因子,将新疆柽柳属植物的生境划分为高水位-低盐组、中高水位-中低盐组、高水位-中盐组、高水位-高盐组、低水位-低盐组和低水位-中盐组六个生境类型组。其下,按照土壤类型又划分成次一级共十个生境类型。此外,分析了新疆十种柽柳属植物生境相似性,使用聚类分析从土壤类型学角度又将新疆柽柳属植物初步确定出河谷河滩沙砾质新积土型、盐化草甸土型、风沙土型、典型盐土型和泛生境型五个基质生态类群。  相似文献   
208.
岩溶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通过改变土壤环境从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本文采用稀释平板测数法和土壤常规分析对弄拉峰丛洼地5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分布随演替阶段和土壤深度显著变化,细菌约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占绝对优势,微生物总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微生物总量在上层表现为顶级林>灌丛> 乔幼林> 灌草丛> 草丛,在中层则表现为灌丛> 乔幼林> 顶级林> 灌草丛> 草丛,在下层表现为灌丛> 顶级林> 乔幼林。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发现不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有效N、土壤空隙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88, 0. 74和0. 66,与土壤p H值、MgO、Al2O3等含量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7, - 0. 65, - 0. 65。   相似文献   
209.
长湖湿地水生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6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湖湿地历史资料,对长湖湿地1985年至2006年21a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湖现有14个水生群落,其中挺水群落3个,浮叶群落3个,沉水群落8个。优势群落发生了变化,从1985年的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群落演替为1999年的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进一步演替为2000年的苦草、微齿眼子菜群落,至2006年演替为莲(Nymphaea nelumbo)、莲 菰(Zizania na-duciflora)群落。优势群落生活型由沉水型转变为挺水型,植被覆盖度由100%减少到30.35%;群落总生物量为2202.08t(未包括挺水植物群落生物量),其中狸藻(Utricularia aurea) 轮叶狐尾藻(M.verticillatum)群丛最大为1633.48t,微齿眼子菜 日本茨藻(N.gracillima)最小为0.43t。群落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从1195.67g/m2增加到1850.53g/m2。人类的活动如过度养殖、打捞水草及污水排放等导致了长湖湿地植被面积、种类及总生物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210.
对不同生境四合木种群特征、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不同生育期四合木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和生境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不同生境四合木种群密度、盖度、年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且低山、台地、丘陵种群所处生境有利于幼苗更新,其密度和盖度均显著大于高平原和倾斜平原种群\.②不同生境四合木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分为两类:低山、台地、丘陵为一类(A类);高平原、倾斜平原为一类(B类)\.方差分析表明,A类样地土壤营养元素(N、P、K)和微量元素(全Fe、Mn、Zn、B、Mo与有效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B类。③不同生境四合木体内MDA含量、抗氧化酶类SOD、POD、CAT、AsA-POD、GR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GSH、AsA含量均随5月(营养期)、6月(花期)、8月(果期)而不断升高,二者协同作用共同抵抗干旱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④不同生境四合木抗氧化系统存在差异性:A类样地受到的膜脂过氧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较低;而B类样地四合木根际土壤干旱程度较高,土壤偏贫瘠,植物体通过提高一定幅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以清除干旱导致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