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4篇
  免费   1994篇
  国内免费   2481篇
测绘学   1190篇
大气科学   1276篇
地球物理   1205篇
地质学   8492篇
海洋学   2179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1682篇
自然地理   311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657篇
  2012年   806篇
  2011年   785篇
  2010年   822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908篇
  2007年   753篇
  2006年   886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494篇
  1997年   469篇
  1996年   420篇
  1995年   372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283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13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情况瞬息万变的、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突发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土地、矿产资源和测绘职能管理机构的国土资源部门在应对地表环境破坏、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及被征地农民集中信访等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两类突发公共事件时,依法依理做好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2.
发展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发展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发展地理学内涵和理论、领域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系统梳理了发展地理学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收敛、发达地区或国家生活品质提升过程中的收敛及其路径等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国外研究进展,指出了发展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条件与学科优势,并着眼于国际学术前沿最新动向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提出了今后中国发展地理学研究需重点关注的领域。未来发展地理学研究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引,以提升欠发达地区可持续生计能力与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为核心,以构建发展地理学理论和跨学科综合集成研究体系为目标,聚焦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扩散特征与收敛研究,探索出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调控政策与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江汉—洞庭盆地18个钻孔岩性、沉积特征及年代数据,结合研究区考古遗址点时空分布特征,恢复研究区全新世以来水文环境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区域水文环境演变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受东海海面上升和泥沙淤积等因素影响,距今11.5—5.5 ka,长江中游地区河湖水位呈上升趋势,随着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及稻作农业活动的增加,人类文化聚落自山前平原地带逐渐向盆地平原中部扩展;距今5.5—4.0 ka,长江中游河湖水位有所下降,新石器晚期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迅速发展,聚落数量增多,平原腹地聚落比例增加;距今4.0 ka前后,河湖水位再次有所上升,洪泛过程加剧,可能是石家河文化快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郑钧宁  徐红 《测绘通报》2020,(8):126-130
选取贵州省纳雍县为易地扶贫迁入地研究对象,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迁入地资源环境压力进行了评价;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资源环境压力,并将结果划分为相对高、中、低压力区3个等级。分析结果表明,纳雍县整体资源较为贫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人均资源量较少,造成资源环境整体压力较大;由贫困发生率与资源环境评价值作相关分析,资源环境压力与贫困发生率呈弱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北京测绘》2020,(1):F0003-F0003
北京京昌工程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昌平规划局工程测量所,公司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路兴业大厦五楼,自有办公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一家以基础测绘,专业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为主的专业化综合性测绘公司。公司以完善的管理制度、精良的技术水准建立质量体系,保证产品质量,赢得顾客满意,于2005年通过IS09001质量认证,2014年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996.
敦煌-格尔木铁路沿线地形复杂、起沙因素多变、沙源丰富,沙害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对其风沙活动规律还未有研究,不利于防沙工作的开展。为此,通过对自北向南的5个观测点(S1、S2、S3、S4、S5)风速和风向的观测、计算和分析,利用平均风速、起沙风况及输沙势对敦格铁路沿线的风动力环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5、S4和S3的风况对铁路风沙灾害防治意义较大。S5年平均风速、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最大,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风力强劲,风沙运动方向基本与铁路垂直,沙粒易在铁路附近堆积。S4夏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S3春季风沙活动最为强烈,且风向单一,S4和S3的风沙运动方向与铁路夹角小于90°,附近沙源广阔,铁路易受风沙侵蚀,阻碍交通运营。  相似文献   
997.
新疆S214(考干-米兰,考米线)公路位于库鲁克塔格沙漠东南缘,穿越台特玛湖干涸湖盆。由于该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沙源丰富,流动沙丘广布且快速移动,风沙危害对公路运输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风沙环境和风沙危害定位观测和土壤水盐特征系统调查,确定了风沙危害极为严重的公路区段,提出了合理的风沙防护措施及防沙体系结构。结果表明:该区具有明显的单风向风况,主要盛行ENE和NE风,偶有反向风沙活动,起沙风频率、输沙势、输沙率极高,属于高能-大比率风能环境;受土壤水分、盐分含量影响,地表紧实度差异较大,部分地段为极疏松的沙层,部分地段为紧实的盐壳;S214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区段为K4+900~K18+200,设计建造的阻-固-输相结合的机械-植物复合防沙体系,防沙效果明显,保障了道路安全运营。这一强风沙、高盐区公路防沙体系建设模式可为类似环境地区工程防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牛方曲  杨欣雨  孙东琪 《热带地理》2020,40(6):1109-1116
文章关注于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要素的作用关系,建构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框架,并以海南省为案例区开展应用研究。该框架首先对区域产业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级,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其次解析了区域产业、人口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最后,基于产业评价结果设定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情景,结合产业和人口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强度评价不同产业结构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即产业和人口的规模上限。结果表明:2016年海南省的经济规模并未超载,产业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其中土地资源成为海南省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其次是水环境;海南经济效益较高的支柱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多为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亟需加强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为提升经济发展规模上限,需要培育低能耗、低排放的产业。文章建构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将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相联系,其评价结果政策意义更为明确,可为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控制产业及人口发展规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盗窃是中西方酒店内财产犯罪中最为高发的一种,但鲜有研究关注建成环境对酒店被盗的影响。论文以2012—2014年ZG市中心城区发生过被盗的星级酒店作为研究样本,在综合分析酒店被盗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酒店周围500 m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指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分时段各类型的星级酒店被盗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被盗星级酒店的时空分布呈现典型的集聚分布特征。不同时段空间“主热点”分布相对稳定,“次热点”有所不同。整体来看,提高服务水平对降低星级酒店被盗的作用最为稳定,周围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量会显著增加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道路交叉口则对星级酒店被盗起显著监管作用。分模型结果显示,服务水平对三星级和五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显著,道路交叉口则对以商务客人为主的四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更强,而POI数量对等级较低的三星、四星酒店被盗作用更为明显;大型零售商业中心能显著增加旅游旺季及周末时段的酒店被盗的数量,道路交叉口数量则对旅游淡季、工作日2个时段的星级酒店被盗风险的监控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建成环境在影响ZG市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和成本方面作用显著。结果验证了日常活动理论在中国大城市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研究的适用性,拓展了犯罪地理学在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酒店盗窃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促进身体活动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依托南京市居民身体活动调查数据,选择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且有益健康的步行活动作为研究主题,探究建成环境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探索。研究表明:① 老年人日常步行空间范围可作为步行所涉及建成环境边界,不同类型的主要活动场所则可识别建成环境要素需求差异。② 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公共开放空间、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密集性,以及主观建成环境感知对老年人交通性/休闲性步行活动具有显著影响。③ 基于老年人日常步行活动习惯及建成环境对步行活动的影响,可从有效供给日常步行生活空间、积极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方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