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49篇
  免费   4054篇
  国内免费   4931篇
测绘学   2289篇
大气科学   5498篇
地球物理   3394篇
地质学   11191篇
海洋学   4196篇
天文学   224篇
综合类   2505篇
自然地理   5437篇
  2024年   174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973篇
  2021年   1042篇
  2020年   807篇
  2019年   1043篇
  2018年   711篇
  2017年   767篇
  2016年   824篇
  2015年   924篇
  2014年   1631篇
  2013年   1291篇
  2012年   1478篇
  2011年   1452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589篇
  2008年   1656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493篇
  2005年   1391篇
  2004年   1187篇
  2003年   1228篇
  2002年   1189篇
  2001年   1089篇
  2000年   779篇
  1999年   767篇
  1998年   829篇
  1997年   798篇
  1996年   686篇
  1995年   598篇
  1994年   576篇
  1993年   442篇
  1992年   488篇
  1991年   432篇
  1990年   365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V.N. Makarov 《冰川冻土》2004,26(Z1):257-262
Placer diamond mining in the Anabar area involves various operations that cause long-term (nearly a quarter of a century)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e long history of mining activities, the technology used to mine the placers, as well as the poor assimilative capacity of the natural systems can result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area. The primary geochemical processes in the diamond-bearing area are affected by the occurrence of permafrost and relict ice, the lengthy duration of ice cover in water bodies, and the widespread development of cryogenic processes. This promotes physical migration of contaminants, cryogenic metamorphization of waters, and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low-temperature, reduction and sedimentation barriers. In this paper, some environmental and geochemical effects of diamond mining in the Arctic ar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2.
郭平生 《地下水》2004,26(3):181-184
在水文地质常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环境同位素方法,研究了对平凉电厂岩溶水的补给来源、补给范围及其年龄进行了研究、分析.为该区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及潜力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3.
运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珍 《地下水》2004,26(3):185-186,199
通过对运城市平原区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的分析,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加强沿黄地下水水源地的建设开发,加大节水灌溉设施建设,调整开采层位,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定价,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等一系列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造成大浪淀水库富营养化主要因子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水质恶化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针对河北省大浪淀水库投入运营后水质变化的情况,论述了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了影响大浪淀水库水质的主要因子及其变化规律,提出了改善水体环境、提高饮用水质量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96.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在这一El Nino事件期间,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30%,45%,498%和55%,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与正常年份相比,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另外,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在三项中,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闪电活动对ElNino事件的响应最灵敏.但是,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no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997.
两淮地区已发现储量可观的煤层气资源,阜阳地区煤成气资源量约为12∞亿方,因此有必要对阜阳地区及邻区的聚煤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阜阳地区及邻区煤系地层特征和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对阜阳地区及邻区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归纳出阜阳地区可能的三种聚煤模式.  相似文献   
998.
证实了特大地震主要发生在具有很大海沟平行向负重力异常(TPGA)区,而具有很大海沟平行向正重力异常的地区其地震活动很少。这些观测资料显示,在至少100万年时间尺度内,在给定的消减带内孕震特性的空间变化与前弧地质构造存在稳定联系。笔者观测到的这种相关性与这样一个模型一致,即前弧地质构造中的各种水平向地形异常、重力异常和孕震特性均受到板块边界空间变化的摩擦力特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近8年卫星观测的全球闪电资料, 对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各季节闪电密度距平场进行EOF分析发现, 在这一El Ni駉事件期间, 与NINO3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升高的同时, 1997年春季该地区的闪电活动就出现了显著的正异常, 并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结束, 各季度的正异常区闪电密度距平百分率依次是89%, 30%, 45%, 498%和55%, 其中冬季变化幅度最大; 正异常区在冬、春季位于中国南部及其沿海地区, 而在夏、秋季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及泰国湾. 与正常年份相比, 各季闪电密度正距平中心位置显著偏西, 特别是冬、春季同时偏北. 另外, 中国南部地区的闪电密度和对流性降水量及高CAPE日数三项距平百分比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 正异常区和黑潮主干区这三项的距平百分比之间两两相关; 在三项中, 闪电密度的相对变化率最大, 闪电活动对El Ni駉事件的响应最灵敏. 但是, 黑潮主干海域、青藏高原和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闪电活动对El Ni駉事件的响应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00.
Although the CTBT (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Ban Treaty) was passed in 1996,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and highly efficient methods (Wu Zhongliang, Chen Yuntai, et al.,1993 ; Xu Shaoxie, et al. 1994; Richard L. Garwin, 1994) to monitor possible events. Many discrimination criteria (Xu Shaoxie, et al., 1994 ;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76; Richard L. Garwin, 1994) have been put forward since the 1950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ach of the existing criteria has its own limitation, but the seismological method is an important and efficient method in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nuclear explosion and earthquak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little and little equivalent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hiding steps used in the test, a number of more efficient seismological methods have been worked out. In this paper, a new discrimination method, the Wavelet Packet Component Ratio (WPCR) method, is put forward. This method makes full use of the difference in variation with time between the spectra of nuclear explosions and earthquakes. Its discrimination efficiency is rather hi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