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59篇 |
免费 | 3968篇 |
国内免费 | 509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34篇 |
大气科学 | 5568篇 |
地球物理 | 3571篇 |
地质学 | 11529篇 |
海洋学 | 4299篇 |
天文学 | 224篇 |
综合类 | 2543篇 |
自然地理 | 5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7篇 |
2023年 | 839篇 |
2022年 | 1102篇 |
2021年 | 1140篇 |
2020年 | 897篇 |
2019年 | 1052篇 |
2018年 | 755篇 |
2017年 | 795篇 |
2016年 | 860篇 |
2015年 | 948篇 |
2014年 | 1649篇 |
2013年 | 1307篇 |
2012年 | 1506篇 |
2011年 | 1465篇 |
2010年 | 1459篇 |
2009年 | 1615篇 |
2008年 | 1611篇 |
2007年 | 1445篇 |
2006年 | 1510篇 |
2005年 | 1390篇 |
2004年 | 1182篇 |
2003年 | 1177篇 |
2002年 | 1197篇 |
2001年 | 1091篇 |
2000年 | 782篇 |
1999年 | 775篇 |
1998年 | 837篇 |
1997年 | 804篇 |
1996年 | 689篇 |
1995年 | 601篇 |
1994年 | 580篇 |
1993年 | 443篇 |
1992年 | 491篇 |
1991年 | 437篇 |
1990年 | 368篇 |
1989年 | 209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10篇 |
1975年 | 11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勘察设计》2010,(4):16-17
<正>建城综函[2010]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委、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 相似文献
932.
若尔盖高原及其周围山地的冻土和环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若尔盖高原内部年平均气温0.6~3.3℃,气温年较差19.1~21.2℃,已不具备多年冻土形成和保存的气候条件。据1992年7月间试坑和钻孔测温,在1.0~2.2m深处地温为5~8.4℃,浅层地下水温6.0~7.8℃,由此判断不存在多年冻土,季节冻结深度为1.0~2.0m。据冻土现象和试坑资料判断,周围山地海拔4150~4200m以上发育山地岛状多年冻土。区内沼泽演化表明,部分沼泽已疏干或向疏干趋势发展,草场退化和草原沙化已成为本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并已影响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33.
高原季风对500hPa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8--2008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58—2007年中国560站夏季降水资料,设计了一个区域西风指数,探讨了高原夏季风和500百帕中纬度西风带活动的时间一频率多层次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夏季风对区域西风带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近61年来,两者总体变化趋势相反,前者增强后者减弱。除了都具有1—2年、27—28年和线性趋势变化的共同周期外,还呈现出各自的周期变化,并且均发生过一次年代际气候跃变现象,前者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者发生在80年代中期,高原夏季风由偏弱转为偏强,区域西风由偏强转入偏弱,在跃变前后两者各种周期的时间尺度和强度存在明显的不同。如果排除1—2年周期的不确定性,预计接下来高原夏季风将直接进入偏弱期,区域西风指数可能在3—4年后才转入偏强期,并且高原夏季风会比区域西风指数提前发生突变,对区域西风指数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高原夏季风不仅自身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它通过影响中纬度西风带的活动,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934.
质疑粤西北的冰川遗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地貌、沉积物、第四纪地层关系、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论证了广东封开-怀集-带所谓的冰川谷、冰蚀三角面、悬谷、角峰、刃脊、冰半、鼻山尾、冰碛砾石、蛇形丘以及近百万年来发生过3次冰期,是既不符合地学基础理论也不符合野外实际,所以是不确实的,那里没有第四纪冰川遗迹。 相似文献
935.
环境规制对无锡市区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发达地区制造业区位选择表现出强烈的环境容量制约性和政府规制主导性.本文在对1998-2008年无锡市区污染密集型制造业格局演变分析的基础上,构筑了引入环境规制影响因子的企业区位演变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GIS空间自回归模型,对以上理论框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998-2003年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要素为交通可达性、土地价格、开发区规划等,而环境规制相关要素对其影响不显著;而2003-2008年,表征环境规制影响强度的水质目标、清水通道等因子对制造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显著,这表明环境规制开始成为影响污染密集型制造业区位的重要因子.本研究对于正确制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合理引导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36.
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近10年来海平面变化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影响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海平面变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①近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大约为2.5~3.84 mm/a,热膨胀是引起海平面上升的主因;②海平面变化具有时空分布差异——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地区上升最快,其值高出全球平均值的10倍以上;大西洋与太平洋30~40°N地区季节变化最明显;③将海平面季节高值时段与北半球热带气旋出现时间进行对比,发现每年8~10月份,在20~50°N的西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海平面最高值与热带气旋相叠加的全球危险海岸带,该地带包括中国大陆东部、日本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海岸带、墨西哥湾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 相似文献
937.
2003年3月15日上午,广西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副主席王万宾到广西国土资源厅调研,并对广西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工作作了指导。 在调研会上,王万宾副主席首先听取了张勤铭副厅长关 相似文献
938.
炎热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是现代正在形成红色地表的区域。围绕中部Alice Spring地区采集了一系列红色地表样品。这些红色样品按照岩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砂土、沙丘砂和岩石。通过对这些样品详细的磁学测量, 发现这三类样品存在明显磁学特征差异, 红色砂土和沙丘砂样品磁化率较岩石样品高出许多(砂土和沙丘砂磁化率均值为93.82×10-8m3/kg), 红色岩石样品磁化率值最低(均值为23.2×10-8m3/kg); 三者主要磁性矿物也不尽相同; 磁颗粒均以超顺磁(SP)颗粒为主, 而单畴(SD)颗粒含量少。研究区百分比频率磁化率χfd % 均值为8.28 %, 较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兰州为3.5 %)高出许多。该区现代年降水量约300mm, 比兰州(约330mm)还低, 成土导致百分比频率磁化率增高却比兰州明显高出几倍。这可能反映了黄土高原表土频率磁化率增高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而在澳洲中部可能与持续高温成土条件和作用的时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澳洲中部不论岩石还是表土均以红色为主。磁学实验表明, 砂土和沙丘砂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 三类样品普遍含一定量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的贡献, 与地表红色外貌相符。说明澳洲红色地表过程很可能是黑色磁铁矿颗粒表面被长期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磁赤铁矿/赤铁矿所包裹的现象, 使得澳洲中部广大地区岩石露头和地表沉积物, 普遍形成一层红色染色层。 相似文献
939.
地热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地热田的形成机制和热量的来源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岩浆囊可以为地热田直接供热.以二维热传导正演模拟为手段得出,盖层是形成地热田的必要条件;在浅部存在高热传导层时,地温剖面会出现镜像倒影形态,温度在垂向上分为高梯度段、低梯度段和低温段,侵位较浅(< 10 km)的岩浆囊散热和进入热平衡时间小于20~50万a.结合大量地热田温度资料分析认为,地热田的热量不是因为存在异常热源(如岩浆囊),而是来源于正常的基底热流.当深部热量传递到地表时,由于近地表物质的热传导能力的差异引起温度场发生变化,即地热田之下存在高热传导层快速地将基底热量传递到浅层而形成异常高温. 相似文献
940.
利用长江中下游、河口及口外、浙-闽沿岸陆架6个主要沉积盆地的40个晚第四纪钻孔及其年代学数据和长江口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计算了全新世不同阶段各沉积盆地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近7 000年来泥沙堆积通量的估算。研究发现全新世早期距今10 000年至8 000年间长江口下切古河谷是长江泥沙的主要堆积中心,沉积速率可高达15m/ka。随着海平面上升,全新世中期长江中下游也成为长江泥沙的重要沉积盆地,其中江汉盆地的沉积速率可达10m/ka。近2 000年来,口外、陆架的堆积呈明显增加趋势,反映长江中下游盆地和河口可容空间日益减小。根据沉积速率估算,距今7 000年来长江中下游堆积泥沙约13 074×108 t,同期水下三角洲和陆架的泥沙堆积量约为9 470×108 t。研究还发现全新世以来有两个异常低沉积速率时期:距今8000-7 000年期间上述各沉积盆地沉积速率均显著低,未见长江泥沙的沉积中心; 距今4 000-2 000 年期间长江口呈现低沉积速率。 这两次异常的原因推测与海平面、气候波动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