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5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61.
贺兰山地区沙尘暴若干问题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利用贺兰山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和综合观测资料 ,对大气背景、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期间的大气气溶胶数浓度谱、质量谱、大气总悬浮颗粒 (TSP)及粒径分布、微气象、分光日射观测以及沙尘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处理 ,分析了该地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形成规律 ,气候变化特征和贺兰山的影响。并综合研究了沙尘气溶胶尺度谱特征、光学厚度和化学组分等变化特征 ,提出了若干结果。  相似文献   
16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O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相似文献   
163.
陕西省2003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度(2002年12月—2003年11月)陕西天气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降水偏多,气温陕北偏高,其余大部地区正常或略偏低。初冬严寒,隆冬偏暖,春季透雨偏早,夏秋季降水偏多,关中东部、陕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沙尘暴天气异常偏少。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夏粮生产有利,对秋粮生产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64.
水平螺旋度在沙尘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瑛  张强 《气象学报》2012,70(1):144-154
为了更准确地预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强度和范围,应用2002—2010年3—6月逐日08和20时高空流场资料、高空图资料和地面每3 h的天气图资料,计算近地面至500 hPa的水平螺旋度。结果表明,螺旋度负值中心值越大,辐合上升运动越强,风速越大,对应沙尘暴的强度就越强。螺旋度负值中心常常在河西走廊附近最强,沙尘暴发生在螺旋度负值中心附近或下游。在沙尘关键区(40°—48°N,84°—120°E)当出现螺旋度≤-600 m2/s2的负值中心时,6 h内该区或其下游将产生能见度低于500 m的强沙尘暴,螺旋度负值中心与下游沙尘暴发生区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中国北方区域性强沙尘暴典型个例、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沙尘天气的对比分析,螺旋度有较强的日变化,白天强于夜间,对冬春季中国北方干旱区的冷锋型沙尘暴天气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5.
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沙尘暴天气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又从气候及大气环流形势变化、动力诊断等方面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地区春季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和较强冷空气频繁南下是造成沙尘暴明显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6.
针对2009年4月23-24日出现在我国内蒙古中西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利用专门组织观测实验得到的加密探空资料、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了此次沙尘暴发生前后及发生期间,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及其内部热力、动力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沙尘暴发生前,大气的温度垂直递减率大,湿度较大,近地层风速小,风向偏东;在沙尘暴发生期间,大气中出现逆温现象,大气湿度很小,各层风速明显增强,风向偏西且稳定;之后,低层温度显著下降,大气湿度迅速增大,各层风速减小,沙尘暴天气结束.2)沙尘暴发生前,大气层结是条件不稳定的,在沙尘暴过境时,低层大气层结是稳定的,在800600 hPa之间大气层结是中性的,此时低层大气干燥,而在沙尘暴移出测站后,湿度明显增大,因此,“3θ”曲线可以为沙尘暴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数据.3)沙尘暴爆发时的螺旋度是所有观测时次中的最大值,螺旋度与沙尘暴的强度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螺旋度越大,对应沙尘暴越强.4)此次强沙尘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到环境风速的影响,沙尘暴内部的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也对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7.
2002年我国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分析了2002年全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出现的12次沙尘暴过程以3月18~22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我国北方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最多。另外,2002年我国沙尘暴高频期集中、早春多于晚春。主要原因是前期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十分频繁且强度较强,4月下旬—5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几次较大范围降水,5月中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位置偏东。  相似文献   
168.
浅析内蒙古中西部一次沙尘暴预报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内蒙古地区2006年3月9日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造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的诊断分析。通过与常规气象观测和卫星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发现,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沙尘暴天气发生时,蒙古气旋系统中动量下传效率较高,这是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形成本次沙尘暴过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它是由中高层西北气流控制下,在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使动量下传,同时斜压强迫促使地面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与典型的高空深厚冷涡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预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9.
利用中国北方847个地面气象台站观测的天气现象,从沙尘日数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等方面对1961 2012年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活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部的沙漠地带是春季沙尘暴和扬沙的多发和频发区。除个别台站,绝大部分北方站点的沙尘暴日数、起沙日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1961 2012年中国北方区域平均的春季沙尘暴日数、起沙日数变化趋势分别为-1.2 d·(10a)-1和-2.3 d·(10a)-1,下降趋势显著。另外,沙尘暴的影响范围也逐步缩小。通过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PM10质量浓度(ρPM10)日平均值数据表明,发生沙尘时,北京、石家庄、济南、兰州、西宁的日空气质量易超标。ρPM10日平均值与沙尘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即沙尘持续时间越长,ρPM10日平均值增幅越大。  相似文献   
170.
人类活动改变了下垫面的自然性质森林覆盖面积减小,坡地、干旱地植被遭破坏,海洋被石油污染.下垫面自然性质被破坏的直接结果,是气候变干旱,土地沙漠化加剧,风沙尘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