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3篇 |
地质学 | 242篇 |
海洋学 | 30篇 |
综合类 | 10篇 |
自然地理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黄土形成过程的实质与环境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土地层的形成实质上是土壤化过程,不同特性的黄土层代表了不同的成壤作用。不同地区的黄土主要是草原、荒漠草原和森林划原地区发育的灰钙土、粟钙土、棕钙土、棕漠土和黑垆土。与红褐色古土壤相比,黄土是冷干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灰黄色古土壤,黄土层能够作为冷干气候的指示。根据灰黄色古土壤与红色古土壤的交替,可将250万年来黄土区气候变化分为51个旋回亚旋回。 相似文献
72.
柴达木盆地东缘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的(古)土壤发生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东缘典型剖面(古)土壤及其黄土线质的宏观特征和理化分析表明,本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曾有几次较大的波动,反映了全球冰量影响的气候波动以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强弱变化特征。揭示出气候变化过程中温度和降水并不同步,温度主要受地球轨道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的影响;降水则主要取决于冬、夏季风的浊弱对比关系,夏季风盛行时,降水丰沛。间冰段古土壤Sm的土壤发生特征和强度,揭示了除低温引起的蒸发减少外,降水丰沛也是 相似文献
73.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以济阳坳陷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古土壤为例,对古土壤这一新的领域进行探索,主要论述河流相古土壤的识别及成因,并以古土壤为对比标志进行河流沉积地层的对比,为解决河流相储层对比这一人所公认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江苏东南部启东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野外工作验收,通过整理分析新获取的地质资料,发现工作区内"下切河谷"地区地表下46~59 m处普遍存在棕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硬黏土层",厚度2~10 m不等;局部地区钻孔岩心剖面在本层顶部表现为明显的古土壤层,见根痕构造、钙质结核等暴露成土特征,其下部可见灰黑色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古土壤层的发现证明了本区在末次盛冰期并不完全为下切河谷地区,更新了前人对测区晚更新世末期沉积地层的认识;而厚度0.5~2 m不等的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为本区浅层天然气提供了气源。 相似文献
75.
76.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黄土高原西峰(35.7°N,107.6°E)和段家坡(34.2°N,109.2°E)两个剖面中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的1281块定向古地磁样品做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证实了Matuyama-Brunhes(M-B)极性转换带位于L8的中下部.提出了下列观点:1.M-B极性转换过程与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为3600-4500a,而与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则为8000-9000a,即强度变化存在“超前和滞后” 效应;2.M-B转换场的形态是由三次快速倒转和一次不成功的倒转构成,或者说,转换场具有快速变换极性的振荡特征;3.M-B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以轴对称的非偶极子场为主,而是偶极子场至少与非偶极子场相当;4.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物所含磁性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它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详细结构的良好物质. 相似文献
77.
基于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的土壤有机质δ13C分析,讨论了兰州地区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2个时期气候以及地表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末次间冰期δ13C变化范围为-29.97‰~-25.52‰,平均值为-27.79‰;全新世δ13C变化范围在-20.82~-34.40‰之间,平均值为-28.99‰.从δ13C平均值来看,该地区在以上两个时期地表植被主要为C3植物.末次间冰期九州台剖面δ13C表现出3峰夹2谷的特征与同一时期深海SPECMAP曲线有着良好的对应,表明了该时期兰州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是一致的,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所反映出的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对应于早、中、晚全新世阶段.结合黄土高原其他剖面相应时期的土壤有机质δ13C的研究结果,我们观察到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要大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兰州等地区,气候差异引起的地表植被中C3、C4植物比例不同是造成两地区土壤有机质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δ13C是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良好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78.
土壤是气候变化的长期记录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气候是土壤形成的要素之一。反过来,从土壤及其风化壳可论证气候变迁。中国南方的红色风化壳是第四纪形成物。其上均质红色风化壳及红壤是晚更新世形成物,延续至今,而澳大利亚、非洲大陆红色风化壳是在第三纪的古陆上形成的,但现代土壤不少是气候变干旱后形成的。北欧、北美是12000a B.P.才从冰川下裸露成陆,形成了灰化土、泥炭土等。黄土层、火山灰下埋藏了多层古土壤,记录了第四纪气候的变迁。 相似文献
79.
现代尘暴和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12003年取得的尘暴和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类天气条件下大气花粉组合虽都以北京地区木本植物花粉为主,但尘暴天气样品中草本植物花粉数量有较多增加。根据尘暴活动和北京地区物候分析,推测这些草本植物花粉来自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表土沉积。基于上述认识,进一步对风成黄土古土壤层的花粉进行探讨,认为古土壤中草本植物花粉和木本植物花粉是同期沉积的,其木本植物花粉数量比较少可能是尘暴降尘导致草本植物花粉数增多所致。通过现代尘暴、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特征的研究,对正确认识过去风成黄土和古土壤层中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