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404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尤卫红  赵付竹  吴湘云 《高原气象》2007,26(5):1059-1066
以澜沧江跨境径流量观测数据、NCEP/NCAR的U场、V场和NOAA的OLR场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纵向岭谷作用下的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为显著减少时段,而从90年代初期以来则表现出了一种显著增多的演变趋势;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较低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与较高层东西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显著;夏季澜沧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中低层和较高层南北风分量变化的相关性都是显著的,与OLR场变化的负相关性也是显著的;根据这些相关性特征建立的影响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夏季风环流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澜沧江夏季跨境径流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42.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云南澜沧江中南段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时间谱系、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和矿床成因谱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下-中元古界、三叠系、泥盆系、二叠系是本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有两个聚矿期和多个时代地层含矿的特点,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具有多样性和专属型特征,元古宙火山沉积为主的建造是铁-铜、钨-锡矿为主的赋矿层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是沉积、裂谷火山活动强烈时期,金、铜、铅、锌、银、汞、锑、钨、锡多金属矿床高度聚集.自东向西为中生代坳陷区金、铜、镍成矿带,思茅-龙洞河晚古生代-三叠纪沉积盆地铜、铅、锌、银成矿带,岩浆弧地块钨、锡、铅-锌、铁成矿带,浅变质岩基底铅-锌-银、铁成矿带,被动边缘活动带金、铅-锌-银、锡成矿区和保山-镇康微地块铅-锌、铜、铁、汞成矿带,构成了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全区多金属矿床有沉积、沉积改造、岩浆-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四大成矿谱系,14种成矿类型,铜多金属、铅-锌-银、锡-钨矿床是研究区最具找矿前景的优势矿种.  相似文献   
43.
云南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开发及热作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钊  彭永岸 《热带地理》1994,14(3):210-217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区开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44.
促进澜沧江—湄公河边境区域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它对中南半岛各国的农林牧渔生产、区域生态平衡、饮水、灌溉、电力、航运以及数千万流域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一流域的综合开发和进行区域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边境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领域及流域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以澜沧江下游流域边坡稳定性评价为实例,对模糊评判模型的应用问题和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认为该模型简便实用、效果稳健、适应性强,是边坡稳定性评价工作中适宜推广的一个实用模型。此外,文中还提出了用于模糊评判模型的信息检验法,讨论了这一方法在遴选有效评价因子和优化模型效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6.
仇永炎  熊文全 《气象科学》1993,13(3):261-268
本文从1980—1988共9年ECMWF的7层资料选出所有发生在长江中下游连阴雨和连晴这两类事例的逐日数据,分类对温、湿、压、风以及计算的速度势和辐散风,进行综合平均,探讨这两类事例期间环流特别是热带环流的差异。结果指出,这两类局部地区的天气现象与副热带急流、东亚Had ley环流、以及行星尺度辐散风场相联系。而这些行星系统的差异,除去强冷空气活动外,可能与副高中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47.
尹训钢  吴祥定 《地理学报》1993,48(2):177-185
采用CEOF(复经验正交函数)对黄河中下游地区15个代表站点近500年来的旱涝等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历史时期本地区的旱涝分布特点可用三种分布型表征:平均型、东西反相型和南北反相型,对上述三种旱涝分布型的时间振幅,应用Mann-Kendall方法进行突变检验,可以发现平均型和东西反相型近500年来发生旱涝突变,而南北反相型则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8.
长江中下游春季季风活动的特点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根梅  吴钟浚 《气象》1990,16(11):11-16
  相似文献   
49.
50.
滇西澜沧变质带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靖  钟大赉 《岩石学报》1994,10(1):27-40
滇西澜沧变质带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事件,其时代分别为519Ma和280~190Ma。早期变质变形事件(M1D1)可由销长石和石榴石变斑晶的包裹体痕迹确定,形成近E-W向的变形构造格局。晚期变质变形作用(M2D2)以形成蓝片岩相矿物组合,如以蓝门石(青铝门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石英等为特征,并形成近N-S向的变形构造格局.钠质问石以青铝闪石和蓝闪石为主,白云母多为3T+2M;型多硅白云母,其bo均值在9.040A以上;蓝片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估计分别为0.6~0.7GPa和300℃。晚期变质变形事件经历了二个主要阶段(M2aD2a和M2bD2b),分别伴随透入性面理(S2)和褶劈理(S3)的形成,蓝门石的40Ar-39Ar定年分别为279Ma和214Ma;M2cD2c期局部受到热的扰动,以及出现大量的膝折带或宽缓褶皱。上述变质变形演化历史代表了澜沧变质带的隆升及剥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