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18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根据2009年春季在胶州湾西北部潮滩湿地进行的7个断面3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单变量指数法、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09年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采集到的51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多毛类18种、软体类17种、甲壳类11种、其它种类5种,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111.5ind·m-2,平均生物量124.7g·m-2,优势种为凸壳肌蛤(Musculus senhousei)、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和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用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NMDS)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4个,包括潮滩湿地西南群落Ⅰ、潮滩湿地东北群落Ⅱ、潮滩湿地中部群落Ⅲ和潮滩湿地低潮群落Ⅳ。相似性百分比(SIMPER)分析表明,群落Ⅰ和群落Ⅱ的特征种为日本大眼蟹,群落Ⅲ的特征种为缢蛏,群落Ⅳ的特征种为菲律宾蛤仔,且菲律宾蛤仔也是群落Ⅳ与群落Ⅰ、Ⅱ和Ⅲ的分歧种。群落Ⅲ的生物多样性最高,而群落Ⅳ的最低。生物-环境(BIOENV)分析表明,影响胶州湾西北部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环境因子主要为海水盐度、沉积物粒径、滩涂养殖种菲律宾蛤仔丰度以及污染因子重金属汞、镉等。  相似文献   
42.
张斌  韩震 《海洋测绘》2022,42(1):55-59
以上海市南汇潮滩为研究区域,利用2017年高分一号(GF-1)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了基于超像素的快速聚类算法(SFFCM)与水边线法相结合的SFF-W模型,用于对潮滩边界进行提取分析.通过目视解译提取的潮滩区域与水边线法、SFFCM模型和SFF-W模型所提取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FF-W模型在提取...  相似文献   
43.
上海淤泥质潮滩潮锋作用及其形成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徐元  王宝灿 《地理研究》1994,13(3):60-68
本文具体讨论了上海淤泥质潮滩的潮锋作用过程,定性给出了潮锋的形成机制,认为潮锋作用及其水体高含沙量现象的本质在于“潮锋带水体水流加速效应”,即,由于潮滩坡面变化平缓的特殊性,涨潮水体前锋沿程存在着一持续时间可达数十分钟的水流加速过程.最后,本文初步探讨了潮锋作用在滩面塑造过程中的地位,并重新定义了潮锋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4.
45.
46.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长江口滨岸潮滩7个典型断面三态氮的界面交换通量进行了三年多的季节性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无机氮的界面交换行为存在复杂的空间分异和季节变化。NO-3-N和NH+4-N的界面交换通量正负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介于-32.82~24.13 mmol.m-2.d-1和-18.45~10.65mmol.m-2.d-1之间;而NOsup>-2-N的界面交换通量很小,仅为-1.15~2.82 mmol.m-2.d-1。NO-3-N的界面交换具有明显的上下游季节性时空分异特征,而NH+4-N的界面交换则表现为南北岸季节性时空分异现象。盐度是控制长江口滨岸潮滩NH+4-N界面交换行为的主要因素,而沉积物粒度、水体 NO-3-N浓度、沉积物有机质含量、水温和溶解氧含量则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共同制约着 NO-3-N在潮滩界面交换的时空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47.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8.
余佳  许世远 《福建地理》2000,15(3):23-25,38
利用历史资料和不同年份海涂地形图,揭示近10年来上海滨岸潮滩不同岩段的总淤变化,重点分析南汇东滩和杭州湾北岸的冲淤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整个南汇东滩近10年来均呈淤涨态势,而杭州湾北岸冲淤变化则比较复杂,岸段冲刷和淤积交替出现,不同岸段潮滩冲淤变化,揭示出滨岸潮滩发育不仅受自然因素控制,也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9.
潮滩是陆海交互影响的重要区域,在陆海物质交换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象山港位于浙江宁波,是典型的半封闭式港湾,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本文取其重要支港西沪港为研究区,自其潮上带至潮间带采集表层沉积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稳定碳同位...  相似文献   
50.
黄河三角洲潮滩剖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验潮、潮滩水准测量、沉积物分析和遥感资料,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岸段潮滩的特征。水准测量表明,侵蚀潮滩剖面形态为下凹,而淤积潮滩则上凸,由高潮线至低潮线,潮滩沉积物均变粗,这种变粗趋势在北部侵蚀岸段和河口侧缘明显,在河口南侧稳定海岸则不明显。潮滩沉积物含水量为12.2%~32.2%,平均为21%,海滩表层沉积物不排水剪切强度在0.1~0.35 kg/cm2之间。受局限岸滩的平面形态和剖面形态受到周围大坝地形影响,具有和砂质海滩类似的形态,显示波浪对该潮滩的作用强烈,根据剖面测量结果与遥感图像,发现河口北侧有一个小的冲积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