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一、喝酒划"老疙瘩"拳完颜氏人成长于大漠草原,好酒,喝酒必划拳,划多以唱为主,可与蒙古人相媲美。"老疙瘩"为满族语,意为"小兄弟"。每当喜庆时,两人或多人盘腿席地正坐,有几个人先斟几杯酒,大家共同高唱富有欢乐音调的  相似文献   
42.
徐州“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历史上曾为蚩尤本据,后系黄帝初都、彭国、徐国、宋国、楚国国都。徐州是汉高祖刘邦、南唐烈祖李异、南朝宋武帝刘裕、后梁太祖朱温的故里,有“九朝帝王徐州籍”美誉。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相似文献   
43.
乔樵 《国土资源》2004,(7):42-45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199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以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重身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面积1200平方公里.景区范围154平方公里,有自然景色400处。景区群山耸立.峰峰相连,七十二峰捧三星: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莲花峰海拔高度1860米.宛若一朵盛开的芙蓉:天都峰高1810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光明顶高1840米,是观云海看日出的绝好去处。  相似文献   
44.
寒冷 《海洋世界》2021,(1):50-55
2020年12月17日,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45.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顺法  徐鹏飞  马培龙 《地理科学》2021,41(9):1598-1605
以江苏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方法将非遗的时空分布可视化,并探讨其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江苏非遗在时间上呈“迂回向南”发展轨迹,其数量和类型在不同阶段具有明显差异;在空间上呈聚集性分布,分别在苏州、扬州、南京、常州、镇江和南通形成6个高密度核心;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得知河流水系、政策导向、历史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对非遗的时空分布有较大影响。由此得出重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非遗纳入文化生态系统内整体性保护、正视非遗与经济合理互动等启示。  相似文献   
46.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旅游开发对提高区域非遗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ArcGIS分析京津冀区域非遗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国家5 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非遗整体呈集聚性分布,但区域差异明显,并呈现以中心城市为核心逐渐向外围区县扩散减少的分布格局;2)各类型非遗在结构及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结构上以传统技艺类非遗为主体,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舞蹈类等为支撑,空间分布上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类非遗资源差异最大;3)距所属城市中心越近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缓冲区内的非遗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最后从明确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重点类型、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非遗文化特质和旅游差异性、借势国家级旅游品牌四方面对京津冀区域非遗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7.
采用2018年敦煌莫高窟第16窟窟内与窟区PM10浓度及气象数据,分析PM10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两处监测点PM10浓度主要分布在50 μg·m-3以下,受重污染天气影响较小;春、冬、秋、夏季依次降低,窟区PM10浓度在春、冬季高于窟内,夏、秋季反之。(2)PM10浓度3月最高,9月最低,5—9月窟内月均值高于窟区。PM10污染日数窟内5月最多,而窟区3、5月较多。(3)PM10浓度日变化曲线在春季和秋季呈“双峰”型,夏季和冬季呈“单峰”型。(4)在半封闭环境的洞窟内,沙尘暴发生前后,PM10浓度达到极值及恢复至原来水平的时间均滞后于窟区。(5)在不同季节PM10浓度与气温、风速和降水呈负相关。除秋季外,PM10浓度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6)窟区全年主风向为ESE,在冬春两季,此风向PM10浓度最高,PM10主要来自三危山前的戈壁滩、干涸的大泉河河道以及窟前裸露的地表积尘。  相似文献   
48.
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遗产保护与修复、传承与活化的重要手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遗产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其能够以非接触方式获得高精度、高密度三维点云,但是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大型石窟)的海量三维点云,为快速处理及应用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实现普通计算机配置下石窟遗产海量点云的快速浏览与展示处理,构建了基于文化遗产本体综合价值的点云分块策略,通过八叉树数据结构对每一数据分块进行组织管理,并采用开源引擎Potree.js搭建可视化场景,进而完成海量石窟点云的快速可视化处理。以某一大型石窟遗产三维点云开展可视化处理实验,并与3DHOP、Cesiumlab等可视化解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简单易操作,处理时间和渲染效果都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9.
面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为方便规划工作者充分掌握各种文化遗产的时间和空间特性,通过采集西安市文化遗产资源信息,运用GIS软件,设计了文化遗产资源空间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建立了存储西安市复杂历史信息、可即时更新的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库;还基于WebGIS发布了网络地图服务,实现了图层管理、放大、缩小和查询等功能。该数据库对分析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网络以及城市空间要素扩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任唤麟 《地理科学》2017,37(10):1560-1568
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基于其特殊性,以其各遗产点的价值评价作为整个遗产的价值评价;借助层次分析法、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通过设定评分标准与评价等级,构建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认为提出的方法与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价资源价值,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国段各遗产点价值均在优良等级及以上,其中27.3%为五级(特品级)资源,59.1%为四级资源,13.6%为三级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领先开发或重点开发、分区开发及加强遗产点历史文化挖掘与宣传普及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