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97篇
海洋学   1122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31.
莱州湾是我国的风暴潮多发区之一.它地处北温带冷暖气团的变汇处.气象扰动频繁;其地理位置、海岸形态和走向;天文大潮的迭加,这三者使该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受到风暴潮的威胁.莱州湾沿岸的地层中也常见风暴潮沉积.本区滨海平原的几层地下卤水矿,其成因也与风暴潮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432.
滩涂,是国家重点资源开发区。因此,莱州湾生物资源已引起重视。但长期以来限于常规手段难以及时进行生产潜力的估价。本研究依据卫星遥感理论与技术,应用大地卫星MSS数据监督分类,将获取的地貌类型因子量值,配合生物定量采样相关因子参数,算得莱州湾主要经济贝类资源潜力。其资源量:文蛤(Meretrix meretrix)17505吨,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21886吨。这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同时也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3.
乳山湾的污染与异养微生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85年5—10月定期采取了乳山湾内和岸边养虾池的水样及底泥进行了异养微生物的分析。菌数的平均值池内高于湾内,其最高值和水中COD的最高值同时出现在养虾旺季的8月份。在湾泥和池泥中的硫酸盐还原菌数均高达106个/克以上,与同期内硫化物的最高含量(326mgS/kg)相一致。并发现病原性弧菌也广泛存生。异养菌种群的组成。假单胞杆菌占有最大的比值,反映出该水域为污染类型。上述结果表明该湾的水质条件已远超出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呈现高度的有机物污染状态,其污染源与湾边周围开展大面积的养虾有关。  相似文献   
434.
人工神经网络在潮汐数值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汐数值预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其预报精度并不能让人十分满意,本文试图将传统的潮汐数值预报模式与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并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文章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系统,采用潮汐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作为网络输入,潮位观测资料作为输出,用建立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明显地改进潮汐数值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435.
粤东柘林湾柱状沉积物中氮、磷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柘林湾代表性水区柱状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历史演变趋势。研究结果显示,除湾西北三百门(S2站)和湾中央大规模网箱渔排养殖区中心(S6站)外,其余各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有机氮(TOM)、凯氏氮(TKN)及各形态磷含量基本呈现"沉降-降解-堆积"三阶段的分布特征,反映了成岩作用的结果。S2、S6测站柱状沉积物中的多项氮磷指标,在表层10 cm以深不降反升与这两测站的高污染压力和弱水体交换能力导致的污染物快速堆积有关。底栖动物对沉积物垂直方向的扰动可能是各氮磷指标在沉降和降解阶段产生波动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生物扰动对NH4 的垂直变化影响最大。自生磷(Au-P)与有机磷(OP)在表层以下随深度呈一定的镜像关系,与Au-P和OP在成岩过程中的相互转化有关。Au-P随深度的变化幅度比OP的大,表明磷在Au-P和OP之间的转移并不是磷再分配的唯一途径,其它形态的磷也可能参与磷的再分配,而两者在表层不呈镜像关系主要与微生物对两者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436.
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分别对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进行了调查,厦门湾共得到柳珊瑚9种,分别属于4科7属,东山湾共得到柳珊瑚8种;其中中国新记录属两个,冷柳珊瑚属(Iciligorgia)和弱柳珊瑚属(Leptogorgia).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地阐述了福建厦门湾和东山湾海域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研究表明厦门湾和东山湾柳珊瑚在物种多样性和个体大小方面较为相似,在较强海流的海域柳珊瑚生长较好,资源量也比较丰富.本研究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柳珊瑚分类系统。对国内原有的分类系统做了修订.  相似文献   
437.
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干-湿判别技术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model)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厦门湾及其周边海域高分辨率(30 m)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同该海域2个验潮站和4个连续海流站的观测资料符合良好,较好地反映了厦门湾及其周边海域潮汐、潮流运动的变化状况和分布特征,并给出了M2、S2、K1、O1共4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表层潮流椭圆、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及表、底层潮余流分布.厦门湾及其周边海域属正规半日潮类型,4个分潮的最大潮汐振幅分别为200、65、36、29 cm,厦门湾内外迟角差分别为20°、25°、18°、10°;镇海角至围头角连线东南侧湾口区为逆时针旋转的驻波,西北侧湾内为前进潮波.湾内潮流属正规半日潮流,湾口区潮流以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流运动为主,湾内各水道为往复潮流,椭圆长轴与水道走向一致,4个分潮流表层最大流速分别为201、51、34、25 cm/s;九龙江口区3条港道内的流速以南港最大;表层余流大于底层余流,二者水平分布形态基本一致,都为北进南出.  相似文献   
438.
文章通过对鳌山湾波浪及海流资料的深入分析,对区域水动力环境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通过现场水域悬沙观测资料、沉积物取样及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水动力资料,对鳌山湾及周边区域泥沙运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鳌山湾具有较长的深水岸线,岸滩稳定,泥沙来源少,有岬角掩护和一定范围较为平坦的后方陆域,具备建设深水大港的条件.  相似文献   
439.
湛江湾填海工程对海床冲淤的影响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湛江湾泥沙数学模型,模拟了湛江湾海床冲淤演变,模拟结果表明,湛江湾海床较为稳定,年冲淤强度小,模拟冲淤分布与历史海图资料得出的长期演变趋势符合。模型用于湛江湾围填工程对海床冲淤变化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工程后海床冲淤强度没有明显的改变。另外,优选了围填方案,估计了港池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440.
乐清湾的潮位、潮流和余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在乐清湾进行了代表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航次调查,设置了Y4、Y14、Y15和A共4个连续观测站位,共得到12组实测的海流流速和10组CTD数据。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法分析了距江厦潮汐能试验电站3 km处的潮汐站位连续19个月的潮位资料,结合调查数据特性和乐清湾潮汐特点,引入M2与S2、O1与K1、M4与MS4、2MS6与M6分潮之间的差比关系,对连续观测站位的潮位和潮流进行准调和分析。潮位的统计和准调和分析结果显示:Y4、Y14、Y15站位和潮汐站位8个分潮振幅和的航次调查平均值为3.75,4.02,3.94和4.03 m,(HO1+HK1)/HM2的航次调查平均值为0.32,0.28,0.32和0.24。Y4、Y14、Y15和潮汐站位的M4、MS4、M6和2MS6浅水分潮振幅的航次调查平均值分别为0.20,0.31,0.35和0.25 m,M6和2MS6浅水分潮振幅的航次调查平均值分别为0.03,0.15,0.17和0.15 m。不同航次调查4个连续观测站位涨潮最大流速的平均值为81.5 cm/s,落潮最大流速的平均值为103.1 cm/s。Y4、Y14和Y15站位潮流的M2和S2分潮振幅百分比分别为86%,65%和68%,浅水分潮振幅百分比分别为11%,29%和25%。M4、MS4分潮振幅之和分别是M6、2MS6分潮振幅之和的2.1,1.2和1.7倍。由潮位和潮流的分析结果可知:从乐清湾湾口至湾顶,潮汐逐渐增强,半日潮比率逐渐增大,半日潮型的特性更为明显;浅水分潮强度逐渐增加,其中M6和2MS6分潮强度增强更为明显。位于湾口的Y4站位在秋季(2008年10月)航次调查时的日平均余流流向为西南偏南方向,冬季(2009年1月)和春季(2009年4月)航次调查时的余流流向为东南偏南方向。Y4站位余流受灵霓大坝影响,大坝建成后湾口余流改变方向,向南流出乐清湾。位于湾顶的Y14站位,余流流速变化不大,但方向变化明显,夏季(2008年7月)为西南方向,秋季为西南偏南方向,冬季为西南偏西方向,春季又为西南偏南方向。Y15站位余流流速较小,但方向变化明显。A站位两个航次调查时的余流流向均为东北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