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5篇
  免费   1729篇
  国内免费   1279篇
测绘学   721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852篇
地质学   4139篇
海洋学   595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367篇
自然地理   348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348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张正  张兰玉 《安徽地质》2013,(3):231-233
通过对浅层地热能及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分析探究了安徽省及周边省份浅层地热能推广开发利用情况,就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如何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看法,以期更好地在我省推广开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122.
以大型文物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三维数字化系统,实现大遗址场景中不同类型文物的高精度数字化存档、高真实感展示和高效查询等管理功能,并以靖江王陵大陵墓遗址为例,开发一套靖江王陵三维数字化系统,为我国其他大型文物遗址的数字化管理、科学考古、三维展示、文化宣传等服务建立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23.
王勇 《地震学报》1997,19(4):408-412
研究了两个弹性层覆盖于一个Maxwell半空间模型内膨胀源(Mogi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着重研究了数值计算方法和Maxwell半空间介质流变特性对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axwell半空间介质流变特性对地表垂直位移和重力的空间分布和量级都有影响,尤其当源处于岩石层的地壳以下时,介质流变特性对位移和重力有较大影响;当膨胀和岩浆侵入地壳内时,半空间流变特性的影响较小.并且,地表重力与垂直位移的比值不是常数,而是随时间变化.本文的模型和数值方法,可以用于模拟火山区、地壳隆起区、地震区和地热场等长期地表形变和重力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4.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5.
结合地面电性源瞬变电磁法(TEM)探测深度大和地-井TEM探测精度高的优点,本文提出对电性源地-井TEM进行研究.基于一维正演理论,本文对电性源在地下激发的六个电磁场分量的扩散、分布特性和探测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瞬变场各分量的分布特征与地面情况类似,但是对地层的探测能力与地面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各分量的探测能力与它们的扩散特性有关,其中受积累电荷作用,垂直电场Ez和水平磁场Ḣx分量对目标层的反映最为明显,Ex和Ḣy分量在地下扩散时受"返回电流"的影响会出现变号现象,使得异常体带来的影响被掩盖,不易被分辨.本文研究结果为发展电性源地-井TEM的施工技术、数据处理与解释,建立了相应的理论基础,获得了对该方法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6.
利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资料估算黄河源区蒸散发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蓉  文军  王欣  田辉  张宇 《水科学进展》2012,23(5):609-615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年9月该区域的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研究区域的逐时陆面蒸散发量。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利用陆表能量平衡系统模型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在阴天条件下,利用FY-2D云顶反照率资料,根据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过程,得出地表太阳辐射收支,进而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卫星遥感估算的逐时蒸散发量与地面观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15.2%,估算误差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为实现陆面蒸散发量的业务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7.
128.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早中始新世,珠二坳陷沉积物以近源输入为特征,沉积物主要来自坳陷周缘的局部隆起区;晚始新世,源自坳陷西侧的昆莺琼古河为盆地提供大量沉积物,坳陷北侧的珠江沉积物对珠二坳陷影响较小;渐新世,珠江沉积物从北向南越过番禺低隆起进入珠二坳陷,与昆莺琼古河沉积物在白云凹陷北部和中西部混合沉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物源演变过程明显受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古地理控制,查明该时期物源演变对恢复区域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9.
矽卡岩型多金属矿是我国重要的成矿类型之一,通常利用频谱激电(SIP)、瞬变电磁(TDEM)、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及高精度磁测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从直接和间接角度寻找这类矿床。该文介绍了以上方法的应用现状,探讨了物探方法在寻找矽卡岩型矿床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0.
针对氦气成因来源、富集成藏和资源潜力,世界各国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多种类型地质体中氦气能否富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是氦气来源与储层之间的有效配置关系。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不同构造背景和不同类型的富氦气藏基本特征,开展主要潜在氦源岩铀和钍含量测试与统计,并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层系富氦气藏进行解剖。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地质体中氦气主要来自壳源放射性成因氦和幔源氦。大规模高铀和钍含量的古老基底花岗岩/变质岩等氦源岩、有利的源储配置和氦气从源向储高效的运移疏导是世界上大型富氦气田形成的关键条件。氦气通常与CH4、CO2、N2等在油气藏中呈共伴生关系。与N2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成因上有一定的联系;而与CO2和CH4呈负相关关系,表明CO2和CH4的富集对氦气的稀释作用。依据富氦气藏氦源和储层之间的关系,分为内源型氦气藏、外源型氦气藏和复合型氦气藏。内源型氦气藏主要包括富氦页岩气藏,其中的氦气来自页岩本身所含有铀和钍衰变,与页岩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构成同源同储富氦气藏。外源型氦气藏主要包括常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气藏,其中的氦气主要来自气藏储层之外的基底的壳源氦气或者幔源氦气。断裂沟通深部氦源,氦气通过水或者天然气携带运移至隆起高点位置的圈闭富集成为富氦气藏。铝土岩层系富氦气藏为混合型氦气藏,氦气即可来自古老基底,也可来自铝土岩层系的富铀和钍的铝土岩、泥页岩和煤岩;内源和外源的氦气与来自泥岩或煤层的烃类气体共同在铝土岩层系中富集成藏,形成异源同储的混合型氦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