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2篇 |
免费 | 2051篇 |
国内免费 | 25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2篇 |
大气科学 | 1093篇 |
地球物理 | 2157篇 |
地质学 | 6190篇 |
海洋学 | 1147篇 |
天文学 | 240篇 |
综合类 | 608篇 |
自然地理 | 13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594篇 |
2022年 | 740篇 |
2021年 | 709篇 |
2020年 | 556篇 |
2019年 | 550篇 |
2018年 | 440篇 |
2017年 | 483篇 |
2016年 | 441篇 |
2015年 | 490篇 |
2014年 | 634篇 |
2013年 | 514篇 |
2012年 | 607篇 |
2011年 | 558篇 |
2010年 | 535篇 |
2009年 | 471篇 |
2008年 | 470篇 |
2007年 | 465篇 |
2006年 | 407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356篇 |
2003年 | 337篇 |
2002年 | 308篇 |
2001年 | 292篇 |
2000年 | 261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223篇 |
1996年 | 215篇 |
1995年 | 185篇 |
1994年 | 170篇 |
1993年 | 163篇 |
1992年 | 148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119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3篇 |
1977年 | 6篇 |
1964年 | 6篇 |
1963年 | 9篇 |
1962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LAU效应测定干涉滤光片中心透过率波长值的理论和实验方法,这一方法不但具有精度高、装置简单、方法简便等优点,而且由该方法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当前有关平面周期物体LAU效应新理论的一种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2.
首先论述了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水对土质边坡的影响作用,接着推导出了考虑水作用影响的边坡安全系数计算公式,最后指出应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边坡体内的地下水作用. 相似文献
23.
福建明溪上地幔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自福建明溪的幔源包体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探讨其流变学特征。所获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但稍低于中国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温线。由该地温线推导的壳幔边界为38km左右,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32km左右即已开始出现,表明存在上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同样,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平衡温度有所重叠,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分开,其间存在有5 ̄10km的过渡带。包体的变形特 相似文献
24.
25.
三肇凹陷东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为本区主要储层和含油层位,也是区内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目的层。储层的分布与物源有密切的联系,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研究,从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变化特征、泥岩颜色区域分布以及砂体展布特征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三肇凹陷东部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物源体系,并对每个物源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为下一步沉积体系的精细研究和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依据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如预钻排水孔、开挖防挤沟、设置观测点、控制压桩速度等措施,并根据施工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提出了合理的压桩顺序。 相似文献
28.
29.
西天山喇嘛苏铜矿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位于西天山别珍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西段的喇嘛苏铜矿床是区内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关系的斑岩体为英云闪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属于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本区成矿斑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出现了较为明显的Ta、Nb负异常,初始锶同位素ISr和εNd(t=390Ma)值分别为0.7072~0.7076和-0.32~0.17,显示壳幔混合源的特征,利用Sr和Nd同位素估算其源区物质约有50%来源于地壳。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其为典型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大陆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本区成矿斑岩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发生部分熔融,交代原先的地幔楔,并混合了部分下地壳的物质,经历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准噶尔洋板块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结合东西天山的成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岩浆源区的差别可能导致不同类型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较斑岩型钼矿床可能有更少的地壳物质贡献。 相似文献
30.
基于Fortran语言对GAMIT10.7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Hopfield模型、Saastamoinen模型、Black模型、UNB3模型、EGNOS模型、GPT2w_1+ Saastamoinen模型和GPT2w_5+ Saastamoinen模型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对流层延迟解算服务,并分析不同对流层延迟模型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