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227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395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201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章萍  曾宪哲  王亲媛  王伟  吴代赦 《湖泊科学》2019,31(6):1592-1600
基于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土壤及藜蒿Cd、As污染风险评价,利用盆栽实验研究水分条件对区域土壤理化性质、砷镉形态及其上生长的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重金属富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超标,存在生态风险,藜蒿茎中As含量达食品污染限量标准,存在食用风险;藜蒿对Cd、As的富集能力受土壤水分环境影响,水分增加会造成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上升,抑制藜蒿富集Cd的同时促进富集As.线性回归计算显示土壤有效态As含量与藜蒿As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来评价藜蒿As富集情况,而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藜蒿Cd富集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结合区域土壤Cd、As污染情况,适宜控制水分为缺水或旱湿交替条件,可以降低藜蒿等湿地植物中Cd的富集量;适宜控制水分为淹水条件,可以减少土壤Cd、As有效态含量.  相似文献   
82.
太湖流域南区湿地磷状况及其滞留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太湖流域南区29个典型湿地采样点进行土-水磷素状况调查,并采集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州德清下渚湖、湖州长兴包漾河等泥样进行静态柱和稳流水槽模拟实验,研究区域湿地底泥含TP 0.169-1.200g/kg,Olsen-P 7.08-67.08mg/kg,最大吸附量为269.5-824.5mg/kg,NaOH+EDTA-P占底泥TP的52.O%±11.6%,且伴随其积累会提高Olsen-P含量,相应上覆水含TP 0.036-0.944mg/L,总颗粒态磷占TP含量的70.9%±13.2%,DRP相对较低,静态柱实验中的DRP初始阶段缓慢下降,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在稳定水平,稳流水槽实验的DRP动态表现出准U型曲线特征,经验证,底泥的磷素吸附能力在Langmuir吸附实验及室内模拟实验中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83.
绍兴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忠 《湖泊科学》2007,19(5):622-626
以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简要分析了镜湖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城市发展、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生态系统保护与游客利益四者之间的博弈关系,重点对其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绍兴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是"B"模式 "国家公园"模式的融合.文章还总结了镜湖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从分级保护、旅游项目开发生态性、湿地生境恢复、旅游交通组织、客流量控制及生态农业模式等方面协调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提出了今后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4.
泥炭沼泽湿地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因其巨大的碳储量备受关注.关于泥炭沼泽湿地的文献记录可追溯到17世纪末,中国学者对于泥炭沼泽湿地的关注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对泥炭沼泽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态势和研究范式也随之改变.文章通过对泥炭沼泽研究的专著和文献进行分析,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沼泽湿地研究历史沿革与态势进...  相似文献   
85.
张明祥 《地球》2011,(1):84-87
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和湿地。根据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而且在维系生命支持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3848.55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作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我国政府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86.
金星宇 《地球》2014,(8):97-100
近11平方公里的西溪距杭州西湖不到5公里,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是国家4A级景区。在西溪,水因为各种动植物的点缀而更加秀美,动植物同样因为水的浸润而更显灵动与青翠。西溪湿地公园的东南角,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灵的河水倒映着周围的苍翠,缓缓流淌过远处起伏的“山丘”。“山丘”上耸立着一座圆形瞭望台,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登临高台举目眺望,整个西溪尽收眼底。这座瞭望台连同脚下的“山丘”就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国家级湿地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  相似文献   
87.
吉林向海沼泽湿地土壤氮素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二百方子湿地和付老文泡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典型区湿地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和全氮含量在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封闭性湿地和开放性湿地土壤剖面的物理性状存在地域差异;封闭性湿地在两物候期内土壤氮素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相似,均表现为由表层向下减少的总体分布趋势;开放性湿地土壤中碱解氮、有机氮和全氮含量剖面分布特征与封闭性湿地一致;但铵态氮含量的剖面变化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且硝态氮在成熟期内出现累积峰.  相似文献   
88.
马宁 《地球科学进展》2021,36(8):836-848
青藏高原地表蒸散发是决定亚洲水塔水储量变化的关键要素.在快速升温背景下,长时间尺度的青藏高原地表蒸散发如何响应气候变化亟需深入探讨.以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草原和湿地)为研究对象,以野外观测和互补蒸散发模型为研究手段,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驱动互补蒸散发模型,应用于青藏高原的典型资料稀缺地区,并就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评估,揭示了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近40年的蒸散发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校正参数后的非线性互补蒸散发模型可较为准确地模拟两种下垫面的蒸散发,亦即该模型在青藏高原资料稀缺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1973-2013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原蒸散发呈不显著的增大趋势,而高寒湿地则以2.0 mm/a的速率显著增大.相关分析表明,高寒草原和湿地蒸散发的年际变化主要与水汽压(即空气湿度)有关.阶段性分析发现,1970s至1990s末期,两种生态系统蒸散发皆在波动中逐渐增大;而1997年以后,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蒸散发的变化模式表现出明显差异:前者在波动中逐渐减小,后者则持续增大至2000s中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高寒湿地受冰川融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可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加之2000s高寒湿地的水汽压和日照时数增大,使得该时段内地表蒸散发仍呈增大之势,亦即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下游的湿地蒸散发有重要影响.结果 表明,空间距离较近的两种典型高寒生态系统,由于所受水源补给不同,局地蒸散发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可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9.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0.
滨海湿地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蕴含丰富资源的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内的热点话题。为研究河北省滦南滨海湿地重金属污染特征,本文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铜(Cu)、锌(Zn)、铬(Cr)、铅(Pb)、镉(Cd) 的单因子质量指数均小于1.0,说明研究区重金属含量小于土壤背景值,土壤未受到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法Cu、Zn、Cr、Pb、Cd 指数均小于0.7,表明滦南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处于未污染。湿地各区域重金属地累积指数为无污染或较轻污染,其中Pb 污染为较轻污染,监测点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利用地累积指数分析认为Pb 在湿地北区为轻度污染水平,经调查发现该区域主要为居民点,人类活动频繁,其他重金属均无污染。河北滦南滨河湿地土壤未受到重金属污染,湿地土壤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