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655篇
海洋学   100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A query regarding the now commonly accepted epicentral location of the 1216 Mahu earthquake in Leibo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is proposed after examination of local historical records of earthquakes,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Mahu barrier lake, study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earthquake and the available data then a relocation of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is suggest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952.
赵瑞斌  李军  向志勇  葛鸣  罗刚 《地震地质》2003,25(4):574-580
2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 ,宏观上可明显分为东、西两段。野外考察表明 ,8.1级地震地表西破裂带分布于库水浣湖—太阳湖之间 ,总体走向为 2 85°~ 2 90° ,全长约 2 5km ,以左旋走滑为主。西破裂带具有典型的左旋走滑末端效应 ,该段西端位于库水浣湖以西的冲沟沟床中 ,破裂带总体走向由NWW向转为 2 4 0°方向 ,表现为一系列走向 30°~ 4 0°、长 5~ 15m不等的斜列张裂缝及走向NW -SE的挤压脊组合 ;东端位于太阳湖西岸阶地上 ,破裂带总体走向由 10 5°~110°转为N5 0°E左右 ,NE向构造张裂缝与NW向挤压脊交错排列 ,总体表现为棋盘格状 ,并在太阳湖边消失。分析认为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地表西破裂带为一独立的地震事件所形成的形变带 ,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953.
东昆仑阿其克库勒湖地区的逆冲扩展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昆仑西段是我国西北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通过典型剖面的构造分析,可以得出下列几点重要认识:①东昆仑西段具有十分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逆冲扩展、正滑作用和拆离作用是该区的主要变形事件。②逆冲断裂起始于晚石炭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但强烈活动发生在库木库里盆地强烈坳陷的中新世—第四纪时期。③该区北向逆冲扩展作用和南向正滑作用并存的构造格局,和青藏高原北部的总体构造格局相一致,与青藏高原南缘喜马拉雅地区的的构造格局也十分类似,但逆冲扩展方向相反,强烈逆冲扩展作用都发生在中—上新世至第四纪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碰撞和青藏高原急剧隆升时期。这种方向相反的逆冲扩展和正滑作用揭示青藏高原深层物质向南、北两侧对称式扩展和表层物质向高原腹地重力滑动的运动学特征。因此该区断裂构造系统的建立对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的深部作用过程,建立青藏高原隆升的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54.
关佐蜀 《地质论评》1949,14(Z1):70-70
位置新油田们于格孜库勒湖之东北隅,东北距敦煌四百余公里,东南去西宁约一千二百公里,西北去婼(女羌)约三百公里,汽车俱可通行。  相似文献   
955.
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分析等,在红星地区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在已有的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内,识别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坝、分流间湾和滨浅湖等多种沉积微相类型,并总结了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沙一段有利储集相带的分布规律.结合四级湖平面变化、同沉积断裂、火山活动、沉积相分布等分析了沙一段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56.
南极洲赖特谷万达盐湖中铬的垂直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洲万达湖湖水上部为氧化环境,铬浓度较低,Cr~(6+)占主导地位,主要以CrO_4~(2-)形式存在;下部为还原环境,铬浓度高,Cr~(3+)为主,以Cr(OH)_2~+和Cr(OH)~(2+)形式存在。湖水中锰、铁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颗粒对铬离子的吸附和释放过程,控制了湖水铬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7.
至今在南极洲的冰盖之下发现了 77个湖泊。其中最大的一个 (面积近 2万km2 )是前苏联科学家在“东方”站附近 4km厚的冰层之下发现的 ,并命名东方湖。这个呈半月形弯曲的淡水湖具有强烈切割的湖底 ,局部深度可达 10 0 0m。在 2 0 0 0年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MSiegert及其同事们对湖泊进行了 3次无线电测量工作。结果显示 ,在湖泊的西部和北部边缘 ,尽管温度很低 ,每年要融化几乎 1 0cm厚的冰层 (融解温度低于正常是由于上覆冰盾的巨大压力 )。由于融解水在冰盖底部重新冻结 ,使它的底部增厚 ,但这发生在相反的岸边。就这样 ,湖水缓慢地环…  相似文献   
958.
厦门YunDang湖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杜琦 《台湾海峡》1997,16(3):306-310
本文报道了1993年厦门YunDang湖生态调查的结果,并与1982年比较,主人服10a来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同时分析了目前水生生物种类,数量,群落结构和生态特征及水质指标与渔业水质标准的差距,指出当有YunDang湖水体仍属严重污染,生态仍较脆弱,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治理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959.
厦门Yun Dang湖污染疏浚物中铜在海水的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松  林汝健 《台湾海峡》1993,12(1):25-29
  相似文献   
960.
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壳体同位素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Gyraulus sibirica壳体同位素的分析,并将其与器测气象资料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了兴措湖同位素记录与对应的降水和气温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兴措湖地区腹足类生物在夏半年形成壳体,它所记录的是夏半年而不是全年的气候环境信息;Gyraulus sibirica壳体δ^16O指标与夏半年温度滑动平均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9,平均变率为1.64‰/℃,均值比为0.28‰/℃;δ^13C指标与夏半年的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1,平均变率为0.027‰/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