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80篇 |
免费 | 1991篇 |
国内免费 | 20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8篇 |
大气科学 | 76篇 |
地球物理 | 1036篇 |
地质学 | 9071篇 |
海洋学 | 1647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517篇 |
自然地理 | 77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2篇 |
2023年 | 314篇 |
2022年 | 423篇 |
2021年 | 472篇 |
2020年 | 374篇 |
2019年 | 342篇 |
2018年 | 293篇 |
2017年 | 297篇 |
2016年 | 327篇 |
2015年 | 402篇 |
2014年 | 513篇 |
2013年 | 439篇 |
2012年 | 514篇 |
2011年 | 544篇 |
2010年 | 481篇 |
2009年 | 495篇 |
2008年 | 497篇 |
2007年 | 404篇 |
2006年 | 422篇 |
2005年 | 424篇 |
2004年 | 435篇 |
2003年 | 381篇 |
2002年 | 322篇 |
2001年 | 425篇 |
2000年 | 392篇 |
1999年 | 361篇 |
1998年 | 342篇 |
1997年 | 353篇 |
1996年 | 387篇 |
1995年 | 304篇 |
1994年 | 272篇 |
1993年 | 244篇 |
1992年 | 250篇 |
1991年 | 219篇 |
1990年 | 203篇 |
1989年 | 144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乌干达Albert地堑中新—上新统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干达Albert地堑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段,是晚中新世开始发育的陆内裂谷盆地。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中新—上新统砂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综合运用录井、测井、岩心、孢藻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该时期气候温湿,湖平面振荡式上升;盆地物源体系复杂,发育Victoria Nile、Albert Nile和Kafu等多条主水系;盆地构造分带差异明显,由北至南依次发育缓坡带、中部断阶带、南部陡断带、断阶带和高角度斜坡带。北部缓坡带发育沿盆地长轴方向的正常三角洲;中部断阶带、南部陡断带及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垂直于盆地轴向的扇三角洲及湖底扇;高角度斜坡带发育沿盆地长轴方向的扇三角洲及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类型及展布特征与物源体系、构造分带、湖平面升降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北部区域、东部边界断层下降盘及盆地南部是良好的储盖组合发育区。 相似文献
82.
84.
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充分了解异龙湖流域湿地资源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对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Y)为2.8494,处于[2,3]之间,属于脆弱状态;(2)从三大指标状况来看,压力指标(P)、状态指标(S)和响应指标(R)在评价等级中的得分及表现情况分别为0.7368(脆弱状态)、1.1620(亚健康状态)和0.9506(亚健康状态);(3)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负荷、水土流失强度、湖泊水富营养化、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指标是影响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5.
86.
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东部尕海湖DG03孔岩芯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2 800—11 800 cal a BP之间,DG03孔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含少量的粉砂和粘土,表明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强,湖泊水位较低,尕海地区经历了一次短暂的干旱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该区域对全球性的YD事件的响应;全新世早中期(11 800—5 600 cal a BP),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和粘土为主,钻孔地点的水动力条件比较弱,湖泊水位较高,气候环境相对湿润;全新世中晚期以来(5 600 cal a BP以来),沉积物中砂粒组分含量越来越多,粉砂和粘土含量越来越少,平均粒径越来越大,钻孔地点的水动力越来越强,该区域经历了一个干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及地下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丘间湖泊和古日乃、雅布赖、阿拉善右旗等地及其周围浅层地下水离子化学成分分析,探讨了沙漠地区湖水与地下水化学成分特点、水化学类型、空间变化和湖水补给来源。结果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pH、盐度、TDS和电导率均远远大于地下水。湖水样品中Na+和Cl-含量占绝对优势,大多数盐度较高的湖泊属于Na(K)-Cl-(SO4) 型,个别盐度较低的微咸湖属于Na-(Mg)-(Ca)-Cl-(SO4)-(HCO3) 型。地下水的化学类型多数为Na-(Ca)-(Mg)-Cl-(SO4)-(HCO3)型,属微咸水,个别为Na-Cl-SO4型的咸水。沙漠东南部湖群水的pH值、盐度、TDS和电导率比较低,呈微碱性,属微咸湖;而北部湖群水的pH、盐度、TDS和电导率远远大于东南部湖群,呈中等碱性,为盐水湖。湖水离子化学特征显示沙漠东南部湖群自南向北的演化趋势为:微咸湖→咸水湖→盐水湖。湖水离子化学成分短时间序列变化指示,近9 年宝日陶勒盖、巴丹东湖、巴丹西湖、诺尔图、呼和吉林湖水中的大多数离子的含量有所降低,表明其近9 年来淡水补给量增多。湖水化学成分与湖水位高度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湖群湖水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水化学成分和水位分布高度表明,该区沙漠湖水主要来自当地降水补给和来自沙漠东南缘雅布赖山和南缘的黑山头山地降水的补给,而来自祁连山区来水补给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89.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