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4年马蔺物候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马蔺萌芽期、黄枯期和生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4a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马蔺萌芽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10a延迟4.1d。马蔺萌芽期主要受3—4月平均气温和2月日照时数影响。(3)马蔺黄枯期呈略提前趋势。8月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及10月降水量增加导致马蔺黄枯期提前。(4)气候变暖后,夏、秋季平均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导致马蔺生长期缩短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52.
以宁夏荒漠草原柠条(Caragana)灌丛林地为研究对象,于2011年春、夏、秋季,利用陷阱诱捕法,调查了灌丛微生境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调查共获得节肢动物9目31科32个类群,分属于4种功能群(植食性、捕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Formicidae)和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71.97%;常见类群有7科8个类群,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9.72%;其余22个类群为稀有类群,个体数仅占总个体数的8.30%。(2)随着季节变化,灌丛内外节肢动物类群组成和个体数分布均发生改变。春季灌丛内外均包括优势类群、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夏季灌丛内外均包括优势类群,而灌丛下仅有常见类群,无稀有类群,灌丛外既没有常见类群也没有稀有类群;秋季灌丛内外均有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但灌丛内外均无稀有类群。(3)夏季灌丛内外共有类群数最少,相似性指数最低,秋季次之,而春季灌丛内外共有类群数最多,相似性指数也最高。(4)春季和秋季,灌丛内外微生境中节肢动物个体数、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节肢动物个体数灌丛内外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表现为灌丛内显著高于灌丛外(P<0.05)。(5)春季灌丛内外捕食性、植食性和杂食性节肢动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腐食性动物个体数和丰富度均表现为灌丛内显著高于灌丛外(P<0.05)。夏季,仅有捕食性动物丰富度呈现出灌丛内显著高于灌丛外(P<0.05),而其他指标灌丛内外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秋季,每种功能群动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灌丛内外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沙地灌丛内外生境中节肢动物的空间分布,既与灌丛本身生理生态学特性相关,也与季节性降雨和温度等气象条件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3.
554.
高歌 《中国地名》2014,(3):28-29
巴里坤草原位于新疆东北部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草原上毡房棋布,牛羊遍野,明镜般的巴里坤湖,静静地躺在毛茸茸的大地毯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55.
没有想到的是,在特克斯县城周边的高山上,是那么平坦开阔,有着丘陵般起伏绵延的大草原。原以为是原始草原。是哈萨克的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却看见了农区才有的大片收割过的金黄的麦茬,和一垄垄开着寂寞的白色花朵的洋芋。黑土地上最适宜生长这类块根作物了。问县上的陪同人员,答复是:  相似文献   
556.
黄杰 《中国地名》2014,(8):61-61
红原大草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大草原海拔3000米至4000米左右,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红原大草原,绿草如茵,黑白相间的帐篷以及黑黑点点的牛羊马群点缀其间。红原最有名的藏传佛教寺庙是阿木柯河的麦洼寺院和达格则寺院,最有名的节日是"七一"赛马会。月亮湾旅游区拥有迷人的草原风光,绚丽的藏乡风情,红原草原的美在月亮湾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红原旅游的骄傲。  相似文献   
557.
为走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困境,武威市确立了发展日光温室生产的主体生产模式,通过气象观测对引进和推广的新型日光温室进行有益探索,重点对比以土质墙体和草砖为后墙的2种温室冬季的保温性。结果表明:(1)与温室外温度相比,2种结构温室内的温度明显偏高,且土墙保温蓄热效果明显好于草砖。其中,土墙温室较草砖温室旬平均气温偏高1.8~1.9℃,旬极端最低气温偏高2.8~2.9℃,旬平均地温偏高0.9~4.1℃;(2)从不同时段看,土墙蓄热冷却速度明显低于草砖。冬季盖帘时段,土墙温室内气温较草砖偏高3.4~10.8℃,平均偏高3.1℃,地温偏高0.1~7.4℃,平均偏高3.5℃;揭帘时段,土墙温室内气温较草砖偏高4.1~14.7℃,平均偏高4.2℃,地温偏高0.3~7.7℃,平均偏高3.7℃;(3)从典型天气条件看,夜间及清晨土墙室内气温较草砖偏高幅度晴天阴天雪天;白天偏高幅度晴天的最大,雪天的次之,阴天相差不大。土墙温室内地温变化幅度较小,晴天和阴天草砖温室内地温变化幅度略大,且土墙温室内地温高于草砖,雪天相差最大;(4)2种温室结构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显著,辣椒总产量土墙温室高于草砖温室18%。  相似文献   
558.
柳絮  张宁  徐晓天  安超  许士翔  李程 《测绘通报》2022,(1):39-43,55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生长状态的综合体现,是研究全球变化与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和地面数据的协同,估算了东亚干草草原木本和草本覆盖度。估算结果表明,多源数据和地面测量数据相融合的方法提高了估算精度;模型对木本覆盖度的估算更稳健;估算结果改善了对草原地区木本覆盖的低估。估算模型有效地反映了草原低矮分散的木本植物,为分析草原大尺度植被覆盖度的格局和动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9.
于桑 《地质与勘探》2014,50(6):1118-1125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干旱草原覆盖区化探异常往往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对非矿致化探异常进行有效识别和解释对降低勘探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内蒙古洪根尼乎都格干旱草原景观覆盖区(D2选区)为乌日尼图式找矿预测重点验证区。通过1∶2.5万的常规化探工作,在该区内发现了明显的Cu、Mo、W异常。结合已有的化探资料,以及典型土壤样品主微量元素测试,矿物成分分析,Cu、Mo相态分析的结果,对该覆盖区覆盖物的物源进行了初步判断并研究了重点成矿元素Cu、Mo的异常成因:发现Cu、Mo异常区与背景区内覆盖物来源有明显差异,判断该区Cu、Mo异常为非矿致异常。同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在覆盖区化探工作中识别与解释非矿致异常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60.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sedimentology of several basins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e reveal that the study area mainly experienced six tectonic uplift stages at approximately 52 Ma, 34–30 Ma, 24–20 Ma, 16–12 Ma, 8–6 Ma, and 3.6–2.6 Ma.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ollen assemblages from the Qaidam, Linxia, Xining, and West Jiuquan Basins show that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has undergone six major changes in vegetation types and climate: 50–40 Ma for the warm-humid forest vegetation, 40–23 Ma for the warm-arid and temperate-arid forest steppe vegetation, 23–18.6 Ma for the warm-humid and temperatehumid forest vegetation, 18.6–8.5 Ma for the warm-humid and cool-humid forest steppe vegetation, 8.6–5 Ma for the temperate sub-humid savanna steppe vegetation, and 5–1.8 Ma for the cold-arid steppe vegetation.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 of tectonic uplift events inferred from sedimentary records, climatic changes inferred from polle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s show that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he climate in the Paleogene at low altitude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while that in the Neogene interval with high altitude landscapes of mountains and basins is more controlled by altitude and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