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廖炳勇  张建岭  张强 《云南地质》2013,32(2):145-149
元古界绿岩系及阿克哭狼铜矿等是察尔其铜矿的"异位矿源层",康村组含铜层是该矿床的"同位矿源层",形成于深湖相—三角洲相—河流相交替沉积旋回的湖河交替相中的铜矿是典型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42.
43.
人口的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人教版教材用较大的篇幅多处加以阐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一节中从人口迁移的概念、原因、目的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国际、圉内人迁移,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城市化从推力和拉力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原因。此外教材还在三峡百万移民、民工潮、清朝末年移民实边等多处涉及。教材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44.
苏北滨海平原冰后期古地理演化与沉积物物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长江与黄河对冰后期的苏北滨海平原发育与苏北南黄海潮成砂体的形成影响巨大。冰后期早期长江物质影响大于黄河。黄河供给泥沙量较少,且对本区影响主要在北部、中部地区。公元1128年黄河改道由苏北入海之后,黄河影响范围明显大于长江。长江仅由个别狭窄的汊道提供有限的物质而影响范围较小。古长江主流并未由琼港地区入海,而携带大量物质建设潮成砂体。最近2000年来本区沉积物主要由黄河提供。分析表明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在沉积物物源判别时,可有效的避免水动力因素影响,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5.
中国,一个天然的濒海大国就这样被自我限定为一个内陆农业大国,而在地球的另一边,西方列强围绕海上霸权的拼杀长期以来未曾中止当通过海战而确立起海上新霸权地位的英国为打开其对中国的贸易困境而对中国动用武力时,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相似文献   
46.
翡翠自清朝晚期被发现至今一直是大家的宠物,镯、佩、坠、珠、戒面等无一例外,2004年更是翡翠升值的一年,并且其趋势不可阻挡,有些人更是以买翡翠做为保值收藏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火眼金睛,来识别翡翠的真假与优劣,现在就带你来走进翡翠。  相似文献   
47.
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方金琪 《地理学报》1991,46(4):427-435
本文通过地质、地貌和古水文调查资料的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冰后期海面上升对长江中下游河床泥沙加积、水位变化,沿岸湖泊发育及荆江河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正今年年初,我们突然接到省信访局的来电,电话那边大致是这样说的:“近几年,你们的移民上访量下降了70%之多,省长非常的关注,请问你们是如何做到的?就此事能否写一份情况说明。”通完电话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认为这就是对我们移民工作的肯定呢?其实,不瞒大家,移民还是经常到我局来的,但并不都是上访,大多是政策咨询或是送来锦旗和馒头。今天我们的大多数移民已从上访变成了感谢,我们之间早已“亲  相似文献   
49.
根据1998年6~9月采集于南海海域沉积岩芯中的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和SiO2、CaCO3地球化学地层序列,标定了南海的年代框架,并应用UK 37指标重建了南海南、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表层海水的古温度。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 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4.5~27.4℃和23.8~25.3℃,平均水温分别为26.3℃和24.3℃。南海北部冰后期和末次盛冰期时UK 37海水表层估温分别为23.3~26.9℃和22.2~23.8℃,平均水温分别为26.6℃和22.8℃。南海北部温差比南部大,也比同一纬度的其它观察点大得多,充分表明南海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程度远大于开放性大洋,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边缘海对于冰期旋回的环境信号具有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50.
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地貌与内部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印萍 《海洋科学进展》2003,21(2):181-187
东海陆架以宽平的地形、充分的陆源沉积物供应、快速沉降和强动力场为特征,中外陆架发育大规模潮流沙脊地貌。潮流沙脊走向大致为NW—SE向分布,与区域潮流主方向一致或成较小交角。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以不对称横剖面为特征,陡坡倾向SW。沙脊内部发育典型的高角度前积斜层理,倾向与沙脊横剖面陡坡方向一致。这些斜层理可以划分为高达4组不同特征的组合,分别代表潮流沙脊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应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的不同时期。东海陆架潮流沙脊主体形成于冰后期海侵阶段,目前仍然受到陆架潮流场的影响,沙脊顶部为再沉积活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