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51.
油田开发后期提液井优选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利  霍春亮 《现代地质》2009,23(2):333-336
老井放大生产压差进行有效提液是提高注采系统排液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分析了双河油田储层主要微相砂体的产液和吸水能力,认为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提液能力差,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提液能力;油田开发后期前缘席状砂吸水能力差,难以补充提液后造成油层压力亏空,而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很容易实现注采平衡,保证油井持续提液。同时,从新井钻遇状况、数值模拟和单井水驱曲线分析了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状况,认为能用水动力学方法开采的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中。因此,双河油田在油田开发后期的提液井应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的油井中。实践结果也表明,选择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油井中放压提液能取得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  相似文献   
252.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三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  相似文献   
253.
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占用耕地进行及时补充,有力保障规划期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兼顾发展与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东营市"十二五"期间部分未利用地开发项目可以看出,在政府统管模式下的未利用地开发容易引发评审、设计、实施、管护等多方面问题。由于缺乏申请主体与管理主体之间的合理区分,造成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相应环节难以客观公正地运行和落实。而且因缺乏合理的政府农业补贴机制及明确的产权构架,造成实际从业人员对未利用地开发的热情不高,缺乏发挥未利用地开发效益的长效机制。结合项目管理改革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采用基金化管理和开放式市场运行的未利用地开发模式则有助于实现部门职能整合,将项目建设与后期管护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未利用地开发项目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基金模式的实现必须统筹考虑政府角色定位、职能转变、产权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改革创新审慎、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254.
确定水驱开发油藏的合理注采比是现代油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水驱开发油藏的注采比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油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生产能力.利用物质平衡方程,依据注采平衡原理,推导出在油藏稳定生产时地层压降与注采比的关系,由实际矿场资料拟合出相关系数,通过合理地层压降来确定合理注采比,为油藏开发后期生产管理提供依据.双河油田437块、438块、Ⅴ上、Ⅶ上等4个开发单元的实例证明,这是一种计算简便、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宏观油藏管理上,该方法对于指导高含水期开发阶段油田的注水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5.
隐姓埋名蒸发人间避风躲险寄居林间逃离追捕削发寺间“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吴三桂降清后,被封平西王,后起兵反清失败,陈圆圆的下落就成一个不解之谜。“冲冠一怒为红颜”,清人吴梅村的《圆圆曲》向我们展示了一代奇女子陈圆圆的传奇经历。作为明末清初名将吴三桂爱妾的陈圆圆,原籍苏州。蔡东藩著《清史演义》对其有这样的记载:圆圆姑娘姓陈名沅,字畹芬,能诗能画,能善弹琴,因遭乱流落,为玉峰歌伎,艳帜高张,  相似文献   
256.
1引言由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特殊性。其比一般景物拍摄更具难度,十分讲究时机和光线的把握,掌握好不同天气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把握拍摄的有利时机,拍摄出精彩的视频,让后期编辑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剪辑和加工,也使节目整体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57.
《地图》2014,(4):144-144
清朝初期的疆域从东到西横亘干山万水,从南到北纵贯万里: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达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乌,东濒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陆地面积达到1300多万平方干米,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也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8.
南海深水区末次冰期和冰后期沉积物堆积速率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维  汪品先 《海洋学报》2007,29(5):69-73
通过统计南海100 m以下深水区的136个沉积柱状样的分析数据,对南海末次冰期以来的堆积速率进行了统计.计算出MIS(marine isotope stage)1期的年均沉积量为152.3 Mt/a,2期的为215.2 Mt/a,主要为陆源物质的贡献.无论在末次冰期还是在冰后期,堆积速率均在南海西南部最高,其次是在东北部,在其他地区较低.由于侧向搬运和顺坡搬运频繁,虽然整体上末次冰期的堆积速率高于冰后期的,但在沉积物高速堆积地区附近有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