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黄学军  何寿益 《云南地质》2013,(4):400-401,385
岔河铁矿产于构造破碎带中,似层状产出,围岩和矿体中石英、方解石脉发育,矿床成因属浅海一滨海相沉积变质型褐铁矿床.  相似文献   
222.
1引言由于雨雪等天气现象的特殊性。其比一般景物拍摄更具难度,十分讲究时机和光线的把握,掌握好不同天气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把握拍摄的有利时机,拍摄出精彩的视频,让后期编辑有更大的空间进行剪辑和加工,也使节目整体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23.
车忱 《海洋世界》2007,(2):58-61
话说清朝末年,有一回李鸿章宴请各国使节。席间某“中国通”请主人对对联,上联是:“公门桃李争春日”,李鸿章的一位幕僚,不慌不忙对出了下联:“法国荷兰比利时”。对仗不仅工整,而且巧妙地把三个欧洲国家名嵌入联中,博得满堂喝彩。故事真伪已无从考证,单说咱们在翻译这些外国国名时,可真是下了一番功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4.
保山核桃坪区多金属矿成矿相关性及典型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部隐伏酸性岩体形成(或侵入)产生的含矿气水热液沿断裂向上运移,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反复充填交代成矿。地下水渗透或环流则从围岩或先期形成的矿床中溶解出矿质,在有利条件下沉积,形成地下水热液矿床或与先期矿床叠加。  相似文献   
225.
郯庐断裂带莱州湾段新生代活动演变及其沉积-改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煜  刘池洋  王建强  张东东 《岩石学报》2016,32(4):1197-1205
本文根据对覆盖区地震、钻井等资料的精细解释和深入剖析,揭示在渤海莱州湾地区郯庐断裂带由东、西两条分支断裂带构成,二者又分别由两条主断层及多条次生断层和其间的断块组成。分支断裂带的两条主断层的间距因地而异,一般在5km左右;其结构构造和空间展布特征有别,西支表现为"两断夹一凸"的不对称地垒式,东支主要呈"花状"构造结构。通过古地质构造恢复和分期动态构造演化分析等综合研究,厘定了在新生代不同时期两条分支断裂带在该区不同单元的活动特点和构造-改造效应,进而总结了郯庐断裂带新生代主要阶段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变。认为在古近纪早中期,研究区处于区域伸展沉降环境,郯庐断裂带对该区的沉积展布无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活动的明显控制沉积效应始于古近纪晚期,总体具伸展兼右行走滑属性,主要表现为切割和改造了研究区原近东西向展布的优势构造-沉积格局,同时控制了前期沉积地层的剥蚀强度及其分布范围和同期沉积。新近纪以来,郯庐断裂带两条分支断裂带的活动表现出差异显著的东强西弱;于第四纪,在东支断裂带出现正花状反转构造,可能与幕式走滑兼挤压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26.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自开播以来,大多以录播为主,信息较滞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直播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格局,它将最新、最快、最准确的天气资讯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电视观众,将成为公共服务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文从技术支持的角度,对电视天气预报直播节目的视音频及后期设备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气象电视直播可通过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延伸直播、移动直播来实现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27.
《中国地名》2012,(4):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  相似文献   
228.
利用T213、ECMWF数值预报资料和热带气旋历史资料,对0809号强热带风暴"北冕"路径和强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表明:"北冕"登陆后路径发生左折进入北部湾的主要原因是,(1)副热带高压影响,(2)"北冕"结构不对称,(3)辐合带吸引作用及"双台风"效应,(4)"北冕"环流东北风分量大于西南风分量,(5)沿海地形作用;"北冕"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是,(1)热带辐合带在华南沿海活动,(2)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  相似文献   
229.
杭州湾地区15000a以来层序地层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林春明 《地质论评》1997,43(3):273-280
本文从杭州湾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该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深切河谷形成和演化等。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河流侵蚀切割老地层,在本区形成40-110m深的河谷,谷底为区域不整合面,自海向陆方向和平行海岸线方向均为一不等时面,是I类层序边界。冰后期地层为一个完整的I类层序,但存在多个小的间断面。初始海泛面也是穿时的,在深切谷地带是滞流沉积物与溯源堆积物之间的界面,在河间地则为古土壤层的顶界面;  相似文献   
230.
玉米的中后期生长分为稳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其中穗期阶段包括拔节、抽雄两个生育时期;花粒期阶段包括开花、吐丝、成熟3个生育时期。1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1.是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在23~25℃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玉米抽雄稳、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28℃之间,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但温度过高对玉米授粉和授精不利。当温度高于35C及空气湿度wt30%时,散粉后1~3小时内花粉即失去萌发能力;花丝亦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