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测量地壳应力的深度分布对推测地震发生的危险性极为重要.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在某一深度。即使地壳应力值高,只要应力随深度的增加率低.在地震发生的深度应力值达到破坏极限就差得远.另一方面.破坏的危险性由差应力的大小决定.改变深度进行三维应力测量.用应力解除法或水压致裂法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12.
于2003年3月在厦门湾一个时间系列研究站(24°25.88’N,118°04.72’E)采集了高潮时不同深度的海水,用聚碳酸酯膜分离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SPM),用α能谱法测定各粒级悬浮颗粒物的铀同位素,研究了海水中238U和234U的体积比活度(AV)、质量比活度(Am)、活度比值[AR(234U/238U)]及238U、234U条件分配系数的粒级与深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以下海洋学信息:(1)各粒级悬浮颗粒物中238U、234U的体积比活度和质量比活度的深度分布均表明,这两核素的深度分布趋势一致,反映出它们地球化学行为的一致性.(2)在所研究的不同水深处,在0.2~0.4、0.4~2.0、2.0~10.0、>10.0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体积比活度AV(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4±0.00~0.15±0.01、0.04±0.00~0.13±0.01、0.29±0.02~0.43±0.02、1.06±0.06~4.11±0.24 Bq/m3;AV(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08±0.00~0.08±0.00、0.05±0.00~0.13±0.01、0.27±0.01~0.37±0.02、0.84±0.05~3.95±0.24 Bq/m3.(3)在所研究的4个水深处的0.2~0.4、0.4~2.0、2.0~10.0、>10.0μm等4个粒级的SPM中,238U质量比活度Am(238U)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00±0.000~0.319±0.021、0.022±0.000~0.167±0.013、0.049±0.003~0.113±0.005、0.024±0.002~0.081±0.005 Bq/g,而Am(234U)的相应值分别为0.114±0.014~0.364±0.045、0.027±0.005~0.168±0.013、0.052±0.003~0.098±0.008、0.029±0.002~0.064±0.005 Bq/g.(4)与238U、234U体积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也就是AV(>10.0μm)AV(2.0~10.0μm)>AV(0.4~2.0μm)=AV(0.2~0.4μm)]相反,这两核素质量比活度的粒级变化顺序为Am(0.2~0.4μm)≥Am(0.4~2.0μm)>Am(2.0~10.0μm)>Am(>10.0μm)≈Am(>0.2μm).(5)溶解态铀控制着总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而颗粒态铀的地球化学行为则受控于大粒级颗粒物.(6)表层各粒级颗粒态AR(234U/238U)值均<1.0,而溶解态铀和总铀的AR(234U/238U)值均介于1.10~1.17之间.(7)不同粒级238U的条件分配系数(Kd)介于802~11 406 dm3/kg之间,Kd值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意味着铀更有效地与小颗粒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tlab可视化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编制基于Mapinfo地理信息和双差地震精定位结果的地震震中及深度分布绘制软件。该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可用于日常地震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9—2021年布设在则木河断裂带的20个宽频带流动测震台和周边6个固定台站的波形数据,对连续波形记录进行P和S震相识别、震相自动关联和初步定位,并应用传统的绝对定位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绝对地震目录,再运用双差定位法对检测出的1 075个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活动分布不均匀,多数地震沿着深大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显示出断裂在地表的展布形态;(2)研究区地震的震源优势深度范围为5—15 km,说明本区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3)地震在各个剖面深度的分布特征显示出断裂在深部的构造特征。从重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可见,则木河断裂带中段存在倾向为60°左右的NW向小震密集带,分析认为研究时期以来小震活动频繁,该地区的局部应力较高,构造活动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