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05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甘肃永靖黑方台4·29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4月29日上午,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滑坡高频发区的党川村罗家坡同一斜坡处连续发生了2次大规模黄土滑坡,总体积约65×10~4m~3,最大滑距630 m,摧毁14户居民房屋和3家工厂.通过现场详细调查、取样试验、1∶500地形测量、滑坡影像、视频等资料分析,对灌溉引发的罗家坡黄土滑坡的特征、滑动过程、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第1次滑坡经过近2 a变形过程,整体突然失稳,高速远程滑动;第2次滑坡变形时间仅3 h,分块逐步滑动,滑动历时长而过程复杂,总体为低速远程滑动.高陡的地形和强度低、水敏感性强的土体是滑坡发生的基础,黄土台塬区长期农业灌溉是引发因素,大量水体入渗形成了20余米厚的饱和软弱基座,使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斜坡失稳滑动.黄土滑坡高速远程滑动的主要原因是滑坡剪出口位置高,滑动势能大,释放条件好,剪出口下部陡坡段为主要加速段;前方有开阔的滑动空间且有一定坡度、平缓的滑道;滑体底部饱和软弱黏性土在滑道上持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液化等低摩阻效应,是远程滑动的润滑剂.同时,两次滑体间还存在冲击加速和能量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22.
常锦辉 《地下水》2018,(6):236-238
大洼灌区位于辽宁盘锦市的南部,地处大辽河最下游右岸,灌区东邻大辽河,南与营口市隔河相望,西临辽河,北与盘锦市兴隆台区相接壤。以大洼灌区为例,采用渠道防渗抗冻胀衬砌技术,从减少渠系输水损失和提高田间水利用效率等方面解决现状问题,提出设计对策及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加水稻产量,减少氮肥施用量,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3.
全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的研究是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进行合理灌溉的重要依据。基于三江平原22个气象站点2000—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国际粮农组织 (FAO)Penman-Monteith模型和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分别对三江平原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作物需水量进行计算,分析作物需水量年际变化特征,采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作物需水量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三江平原16 a来年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537.4 mm,日均为 3.5 mm,呈波动减少趋势。(2)生长季内,水稻在分蘖期需水量最大,为177.1 mm,玉米在七叶期需水量最大,为99.7 mm,大豆在结荚期需水量最大,为96.1 mm;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净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95.4 mm、130.8 mm和72.2 mm,对灌溉的依赖程度水稻>玉米>大豆。(3)由通径分析结果可知,三江平原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净辐射、气温和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24.
一、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农垦前锋农场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1968.9823hm^2,建设规模为1961.5361hm^2,项目共分为8个区。因地表水匮乏,地下水丰富,项目区全部采用打机井灌溉,预算投资2933.3145万元。项目实施后,粮食产量每年可增加456.15万公斤,年增加产值1061.44万元。该项目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后,目前正在实施中,本文以第一区为例,介绍机井灌溉设计。  相似文献   
25.
内蒙孪井灌区土壤盐分运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孪井灌区典型地段包气带土层可溶盐分在灌溉前后的变化,分析了灌溉水和土壤水盐分动态特征,并在室内进行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淋滤试验。结果表明引黄灌溉是使土壤脱盐的过程,尤其是灌溉初期,土壤脱盐非常明显。灌溉洗盐与包气带岩性和灌水量有关,砂壤土较黏砂土易脱盐,土壤初始含盐量越大,灌溉量越大,土壤脱盐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26.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  相似文献   
27.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文明交流和作物传播的关键区域,该地区古代人群的饮食结构和生业模式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学者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天山地区复杂的地理构造为研究不同地貌单元人群的农业活动和生计模式提供了理想场所。本研究选取中天山南部焉耆盆地北朝时期(386~581 A.D.)的莫呼查汗沟口遗址作为研究对象,对从该遗址不同功能单元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并结合已有的炭化种子记录探讨了该遗址古代居民的作物结构和生业模式。结果表明:房址剖面和火塘样品中发现了较多数量的黍η型、小麦树枝状和乳突状以及少量的粟Ω型植硅体,植硅体分析和炭化种子浮选结果共同证实了北朝时期沟口先民的作物结构以小麦和黍子为主,同时兼有大麦和粟,各遗迹单元农作物植硅体的广泛分布表明该遗址农业活动发达。通过对比不同地貌单元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发现,不同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地带,在山前洪积扇或沟口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作物种植必须依赖水利灌溉设施的支持。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新疆不同地貌单元人群的饮食结构、农业活动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28.
非充分灌溉制度设计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缺水地区冬小麦灌溉问题.分析了作物模型,作物水分影响函数,并以农作物产量最大为目标,提出了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设计二维动态规划模型和相应的动态规划逐次逼近(DPSA)求解方法.针对山东省临沂市小埠东灌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求得了冬小麦三个典型年不同供水水平的最优灌溉制度、排水过程及相应产量.实例表明,模型及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9.
在分析棉花田间水分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找出了棉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确定出新疆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一次适宜灌溉定额。根据试验求算实际蒸散量,利用彭门公式及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求得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及不同年型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棉田全生育期的适宜灌溉定额及最佳节水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30.
周忠生  郎元亮 《地下水》1994,16(4):162-164
馆陶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东临卫运河,过境河道长达44.3km,卫西干渠作为卫运河的支流,从县中部北上,长达37.5km。可见有良好的地上水灌溉条件。然而,八十年代以来,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步丧失殆尽。全县迅速形成纯井溉区。年复一年地过量开发利用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出现了地下漏斗。不仅如此,由于机井深度的不断增加,逐渐抽汲中层微咸水和咸水,水质急剧恶化,土壤积盐,水盐运动失调,大面积耕地出现次生盐碱灾害,灌溉效益退化。这一趋势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并采取治理措施。 1 馆陶县灌溉结构变化的回顾 馆陶县六十年代开始发展地上水灌溉,七十年代进行大规模的机井建设,迅速开创了井渠双灌的有利局面,不仅充分利用了地上水,而且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盐碱化基本得到控制,农业生产水平开始步出低谷。然而,七十年代末开始,地上水灌溉面积逐步减少,井灌溉面积迅速上升,农业生产在保持高产中潜伏着危机。其发展进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