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229篇
大气科学   769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3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97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的动态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基于沿海地区113个城市对2003年~2011年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展开动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南-北方向,呈明显的减小趋势;②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波动与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相吻合,沿海地区GDP空间分布明显扩张,人口空间分布略有收缩,二者空间分布重心间的距离减小;③同时期,我国经济空间差异主要存在于东-西方向,具有减小态势,沿海地区经济空间差异与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建议构建以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区,有助于促进沿海经济空间由南向北发展;加大对安徽、湖北等靠近全国人口重心的经济投入力度,可以减小全国经济空间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沿海-内陆双轮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深刻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8个子系统构成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对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与42个评价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与经济城镇化、创新与研发、社会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关系更为密切。对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需要从经济城镇化、生活方式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创新与研发子系统5个方面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93.
利用HHI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产业结构差异系数探讨河北省县域三次产业空间差异的变化,发现县域各次产业的绝对数量在空间上集中度很高,少数几个县域集中了相当部分的产业产值,空间差异性大;在考虑到县域经济总量的分析中,发现各次产业相对量又呈现较大的分散趋向,得出河北省县域三次产业绝对集中相对分散的结论。同时,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较小,多年变化不大,调整产业结构将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文章概述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的整体图像,指出目前数值模式模拟降水日变化的局限性,为及时了解和掌握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进行降水预报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和参考。现有研究表明:(1)中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特征明显。在夏季,东南和东北地区的降水日峰值主要集中在下午;西南地区多在午夜达到降水峰值;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降水多出现在清晨;中东部地区清晨、午后双峰并存;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下午和午夜峰值并存。(2)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差异和季节内演变。冷季降水日峰值时刻的区域差异较暖季明显减小,在冷季南方大部分地区都表现为清晨峰值;中东部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随季风雨带的南北进退表现出清晰的季节内演变,季风活跃(间断)期的日降水峰值多发生在清晨(下午)。(3)持续性降水和局地短时降水的云结构特性以及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持续性降水以层状云特性为主,地表降水和降水廓线的峰值大多位于午夜后至清晨;短时降水以对流降水为主,峰值时间则多出现在下午至午夜前。(4)降水日变化涉及不同尺度的山-谷风、海-陆风和大气环流的综合影响,涉及复杂的云雨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流层低层环流日变化对降水日变化的区域差异亦有重要影响。(5)目前数值模式对中国降水日变化的模拟能力有限,且模拟结果具有很强的模式依赖性,仅仅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并不能总是达到改善模拟结果的目的,关键是要减少存在于降水相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旅大6构造是渤海海域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油田.该构造位于辽东低凸起中南段陡坡带,为层状构造油气藏,垂向上多层系含油,形成典型的“阶梯式”陡坡带复式油气藏.走滑作用对构造形成、储层发育、断层封堵、油气运移都有重要的作用.构造转折端对沉积卸载形成优质储层具有重要作用,奠定了旅大6构造是辽东低凸起中南段有利成藏区的物质基础;辽中一号断层与区域走滑断层同向,具有走滑压扭性质是控圈断层侧封的关键.南北区块以及东二下段、东三段油气丰度迥异,伸展断层的运移能力和控圈断层的封堵能力共同决定了旅大6构造南区东二下段油气的差异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996.
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海陆发展差异也在日益扩大,海陆二元分异、资源开发无序、资源分配失衡、调控手段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快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发展矛盾,另外也凸显出对海陆资源配置理论、方法需求的迫切性。文章研究界定了海陆资源配置的内涵、范围、原则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海陆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体系进行了尝试性建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数值模式在模拟高原强对流天气时,如何选取各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及表征量的问题。采用中尺度天气模式WRF,对2010年9月25日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一次午后热力雷暴及其带来的冰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不同微物理过程方案在高原地区的适用性,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诊断量对雷暴的反映。将模拟结果与实况卫星云图对比,显示当模式中微物理过程采用WSM3方案时,模拟效果较为准确。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中尺度要素场能较准确地反映雷暴云团的位置情况,模式输出的各种参量(如CAPE,KIm,假相当位温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均能较准确地描述热力雷暴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98.
正今年上半年,我们先后对12个省16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盘活低效用地的措施。第一,闲置低效用地的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存在于商品用地等各类用地中,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用地。第二,闲置低效用地的成因复杂,主要是四大方面,一是政府原因。土地利用规划的龙头、管控  相似文献   
999.
选取西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业务选定的81个气象站,将其1971~2000年30年气候平均值与1981~2010年30年气候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就西南大部分地区而言,前者所表征的气候较后者更冷湿。把两个平均值放在长序列中分析,发现冬季平均气温和汛期降水量平均值的变化幅度较大,这些变化已经对气候影响评价、气候预测业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大菱鲆、星斑川鲽及其杂交种(大菱鲆♀×星斑川鲽♂)的可数性状和可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可数性状中,除腹鳍鳍条数外,杂交种与母本大菱鲆差异不显著,而与父本星斑川鲽差异极显著。(2)可量性状中,杂交种和大菱鲆差异不显著的性状占可量性状的45%,而与星斑川鲽都为显著差异。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为15.56,显示杂交种可量性状总体属于偏母本。(3)聚类分析表明,杂交种与大菱鲆形态较为接近,先聚为一支,再与星斑川鲽聚为一支。(4)主成分分析表明,共获得了4个主成分,其累积总变异的贡献率为73.49%。主成分散点图表明杂交种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大菱鲆和星斑川鲽。(5)判别分析表明,利用10个对结果影响贡献率较大的参数分别构建了其判别函数,对大菱鲆、星斑川鲽和杂交种的综合判别准确率达到98.9%,判别效果非常显著。研究认为,杂交种的形态与母本比较相似,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三者进行区分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