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10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殷友东 《江苏地质》1997,21(4):244-247
连云港市属海淤层较发育的地区,多层建筑常采用桩基础,结合两个施工实例,介绍持力层的选择,一次夯扩和二次夯扩的参数选择问题,对夯扩桩和沉管灌注桩从经济技术指标方面进行了对比。应用结果表明,夯扩桩在该市海淤发育区多层建筑的地基处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2.
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气候异常及成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肃2002年伏秋连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和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50a所少见。伏秋连旱的成因主要是欧亚500hPa中高纬度西风环流比较强,贝加尔湖脊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印度半岛南支槽浅,亚洲大陆海平面气压场偏高,厄尔尼诺事件和海表温度异常共同作用所致。这些结果对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和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北极楚科奇海及其附近海域海底底栖贝类遗壳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北极的23个站的底栖贝类遗壳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贝类遗壳计有17个种,其中双壳纲13种,腹足纲4种.根据鉴定到种的13个种可将所鉴定的软体动物分为两个区系:北极和环北极寒温带种,它们是Astarte montagui,Liocyma fluctusa,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ya pseudoarenaria,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Serripes groenlan-dicus和Turritella polaris,共计10种,它们是北极水域软体动物区系组成中的主要成分;北极北太平洋寒温带种,它们是Argobuccinum oregonense,Cyclocardia crebricostata和Trichotropis cor-onata有3种.根据食性又可将它们分成滤食性、肉食性和碎食性三种,其中摄食沉积物中有机碎屑的碎食性种类占优势,包括双壳类中的Macoma calcarea,M.moesta alaskana,Macoma sp.,Nuculana pernula,N.radiata,Nucula bellotii,和腹足类的Trichotropis coronata,共计7种,它们不仅种类多,丰度高,而且在调查区的分布同细颗粒的沉积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4.
南大西洋副热带偶极子(South Atlantic Subtropical Dipole;SASD)为南大西洋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主要模态。它的空间型为海表面温度异常呈现东北-西南偶极子分布。当SASD指数大于1,为SASD正事件,小于-1,为负事件。根据1960-2016年HadISST(Hadley Center Global Sea Ice an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数据,本文鉴别出57年中共发生6次正事件和9次负事件。SASD存在显著的5~8年周期的年际变化特征。本文进一步利用1992-2016年ECCO2(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PhaseⅡ)模式数据,根据温度倾向方程分别诊断了SASD西南极和东北极的混合层温度变化。诊断结果表明,SASD的年际变化主要来自于表面热力强迫项的年际变化。考虑到表面热力强迫项主要由短波辐射项控制,SASD的年际变化最终来源于短波辐射项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基于WOA东北亚海1/10°温盐统计数据产品、海洋水文图集和历史海洋调查相关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东北亚海温度盐度结构主要特征;春季和夏季,黄海东西沿岸存在温度低值中心;描述和定义了黑潮右侧次表层伸向西南方向的"黑潮逆流冷舌";研究了东北亚海主要流系和部分海洋中尺度现象(海洋涡旋、海洋锋、上升流、长江冲淡水等)引起的温度盐度结构特征。日本海40°N附近海洋温度锋一年四季都比较强,中国东海海面温度锋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强。台湾东北冷涡和日本以南超级暖涡附近是温度极值中心。该研究成果为东北亚海海洋水文环境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准10年尺度振荡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基于对气候、大气环流和海表水温的资料分析以及简单的理想化海气耦合模式的分析,研究了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气候的准10年振荡及其可能机制。研究表明,东亚和西北太平洋地区的气候(降水和地面气温等)和大气环流(环流指数和副高活动等)的演变都有明显的准10年振荡;同赤道太平洋SSTA主要为ENSO循环不同,西北太平洋SSTA主要表现为准10年尺度的振荡,且同气候和大气环流的准10年变化密切相关;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可产生一种甚低频耦合波(10年左右周期),它可能是海气系统准10年振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7.
黄道建  黄小平 《台湾海峡》2009,28(2):199-204
以海南新村澙湖海草床优势种之一的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间,分4个季节对海菖蒲的茎枝生物量、叶长、叶宽、叶单位面积附着藻类生物量、茎枝密度及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了网箱养殖对海菖蒲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的影响.其结果表明:(1)在春、夏、秋3个季节里,海菖蒲叶长、叶宽和茎枝生物量等均显示了与其所在样区海水和沉积物间隙水D I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2)随着水体N负荷的增加,海菖蒲叶单位面积附着藻类生物量剧增.(3)网箱养殖区海菖蒲较小的地上生物量、茎枝密度及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比,均表明网箱养殖区海菖蒲受人为干扰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2个样区.  相似文献   
998.
使用World Ocean Altas 2009提供的气候态月平均温度、盐度和磷酸盐浓度资料,以及Globalview和NCEP的大气资料,借助较为可靠的经验公式,估算了东海海表CO2分压(pCO2)和海-气CO2通量的平均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pCO2的空间分布形态四季大体相同,但其强度随季节变化,春、冬季低,夏、秋季高。CO2通量在东海陆架区为汇,汇的强度从NW向SE逐渐减弱;在黑潮区为源,强度从SW向NE逐渐减弱。东海整体于春、冬季为CO2的汇,夏、秋季为CO2的源。进一步分析东海pCO2和CO2通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表明,东海海表pCO2变化主要受温度控制,而在陆架区,盐度和磷酸盐的作用不可忽略。东海整体CO2通量变化在4至10月由风速主导,11月至翌年3月由海表pCO2控制;陆架区CO2通量的季节变化主要由风速决定;黑潮区CO2通量的变化在夏季由风速主导,秋季由风速和pCO2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台湾海峡二氧化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1994年8月和1995年2月的台湾海峡进行的综合调查资料,对海水Too2、Poo2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通量模式估算了海-气CO2的净通量。结果显示,表层Too2、Poo2的分布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由于夏季受海峡暖流的影响,台湾海峡表层Too2、Poo2普遍较高;冬季受浙闽沿岸水的影响,表层Too2、Poo2呈海峡西部低,东部高的分布趋势。台湾海峡可视为沿岸水  相似文献   
1000.
曹杰  李湘瑞  应俊 《大气科学》2012,36(2):283-296
应用NOAA提供的1950~2008年月平均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和大西洋三极模(ATM)指数,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遥相关的时空演变规律.相关分析、Mann-Kendall分析和凝聚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太平洋—北美(PNA)型、欧亚(EUP)型、西太平洋(WP)型和西大西洋(WA)型四种遥相关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产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空间分布的变化既体现在遥相关正、负异常中心的强度上,也体现在正、负异常的范围上;时间演变方面的变化则体现在PNA和WP遥相关指数具有上升趋势,EUP和WA遥相关指数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