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3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53篇
测绘学   139篇
大气科学   258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1011篇
海洋学   2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46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6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一、分布概况 黑龙江省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低洼闭流地带,总面积1887300hm^。其中松嫩平原分布面积1744000hm:,约占松嫩平原的14%,耕地盐碱化面积为567000hm^2。其中以安达和大庆两市盐碱化最为严重。安达市有盐碱化面积153740hm^2,耕地盐碱化面积34535hm^2,草原122806hm^2。  相似文献   
142.
声波探测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信号发射频度,可以获得高品质浅地层剖面,显示出沉积地层的结构与构造细节、斜层理等三角洲沉积标志特征。展示了渤海湾西部浅地层声纳探测原始记录。探测发现,在大沽口以东27km处存在一个以前不为人知的埋藏槽谷,涉及地层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期与全新世中期。宽达几百米到1km,深约30m,走向北北西,形成时代距今约5000~6000a,可能代表了某种重大地质事件,其成因有溺谷充填和构造断陷2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3.
2011年12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近日在四川西部地区发现了一座大型页岩气田,储量非常可观——这片区域至少有20处气区,每一块气区的储量预计日均产量能达到1万立方米以上。中石油的这一发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石油进口量巨大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果报道中的页岩气能够顺利开采,将大幅缓解我国能源进口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4.
近期煤制油项目审批悄然松绑,根据规划,"十二五"我国煤制油产能将扩至千万吨。但由于大型煤化工项目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等西部缺水省份,以及生产1吨煤制油耗水量高达9吨的现状,行业发展遭遇很大困境。2004年11月,全国首个煤制油项目——神华鄂尔多斯项目正式开工。2008年8月,煤制油项目地方审批权被中央收  相似文献   
145.
The Paleogene succession of the Himalayan foreland basin is immensely important as it preserves evidence of India-Asia collision and related records of the Himalayan orogenesis. In this paper, the depositional regime of the Paleogene succession of the Himalayan foreland basin and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of the hinterlan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basin developments are presented. The Paleogene succession of the western Himalayan foreland basin developed in two stages, i.e. syn-collisional stage and post-collisional stage. At the onset, chert breccia containing fragments derived from the hanging walls of faults and reworked bauxite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erosion of the forebulge. The overlying early Eocene succession possibly deposited in a coastal system, where carbonates represent barriers and shales represent lagoons. Up-section, the middle Eocene marl beds likely deposited on a tidal flat. The late Eocene/Oligocene basal Murree beds, containing tidal bundles, indicate that a mixed or semi-diurnal tidal system deposited the sediments and the sedimentation took place in a tide-dominated estuary. In the higher-up, the succession likely deposited in a river-dominated estuary or in meandering river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basin evolution, the sediments were derived from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r from the metasediments/volcanic rocks possessing terrains of the south. The early and middle Eocene (54.7–41.3 Ma) succession of the embryonic foreland possibly developed from the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Trans-Himalayan schists and phyllites and Indus ophiolite of the north during syn-collisional stage. The detrital minerals especially the lithic fragments and the heavy minerals suggest the provenance for the late Eocene/Oligocene sequences to be from the recycled orogenic belt of the Higher Himalaya, Tethyan Himalaya and the Indus-suture zone from the north during post-collisional stage. This is also supported by the paleocurrent measurements those suggest main flows directed towards southeast, south and east with minor variat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 river system stabilized later than 41 Ma and the Higher Himalaya attained sufficient height around this tim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sandstones and mudstones occurring in the early foreland basin sequences are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and/or same as the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s. The sedimentary succession of this basin has sustained a temperature of about 200 °C and undergone a burial depth of about 6 km.  相似文献   
146.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立项建设,2001年9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4年通过教育部的首次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发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吉均院士,副主任为秦大河院士和丁仲礼院士。  相似文献   
147.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蓝本,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根据西部地区各省、市和自治区的公共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西部地区划分为2个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区和5个亚区,并逐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区,提出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8.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0年8月立项建设,2001年9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并正式对国内外开放,2004年通过教育部的首次评估。现任实验室主任为陈发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吉均院士,副主任为秦大河院士和丁仲礼院士。  相似文献   
149.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巍然耸立着众多著名风景名胜山峰,它们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集聚了重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凸显了中国五千年文化内涵及精神底蕴。一些的比较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山高程数据混乱。精确山高具有深远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0.
辽宁省重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20世纪早期,辽西地区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热河省,著名的化石群——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其范围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朝阳市所辖各市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赋存于8个中生代盆地中。这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得"地"独厚,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已包括了恐龙、晰蜴、鳄类、翼龙、鸟类、哺乳类、龟鳖类、蛙类、蝾螈、鱼类、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虾类、鲎类、蜘蛛、昆虫、植物、孢粉、藻类等20多个化石门类,一千多个品种,堪称“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