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城市化对南京地区土壤多样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资源被侵占。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根据1984年、1995年、2003年3期TM遥感影像 (30m×30m),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对南京地区近20年来城镇扩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南京地区土壤图,利用生态学领域中的多样性测度方法计算了城市化背景下南京地区的土壤多样性指数 (HP)、土壤均匀度指数 (Jsw) 和土壤丰富度指数 (R2),进而在镇级尺度上对1984~2003年南京地区土壤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南京地区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各级行政区划中村庄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最广,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镇、县和市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逐渐减少,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7%和7%。  相似文献   
12.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多维贫困测度及时空交互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贵  邓祥征  董寅  吴锋 《地理学报》2020,75(8):1633-1646
探索贫困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及区域间贫困时空交互动态特征对当前中国可持续减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引入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并结合人类发展分析路径与SDGs全球指标框架识别影响中国贫困的致贫和减贫因素,以此测度多维贫困指数,进而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揭示多维贫困的时空交互特征。结果表明:① 中国当前贫困监测评估的致贫因子包括农作物受灾比和社会总抚养比,减贫因子则涉及人均GDP、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人均公共卫生支出、每万人医院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植被覆盖率、人均教育支出、高校数量、人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人均文化事业经费。② 2007—2017年中国省域收入贫困、健康贫困、文化贫困及多维贫困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全国综合贫困程度年均下降5.67%,部分省域的不同维度贫困内部出现差异化。③ 研究期内省域间多维贫困局域空间格局表现为较强的空间动态性,并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增大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多维贫困指数随时间演变呈现强的空间依赖关系,形成以西北和东北为高值区向四周递减的变化格局。④ 邻接省域多维贫困交互的时空网络以负向关联为主,仅有陕西与河南、陕西与宁夏、青海与甘肃、湖北与安徽、四川与贵州、海南与广东形成空间上较强的减贫协同关系。研究成果对当前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尤其是2020年后预防返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俞立平 《地理科学》2020,40(10):1610-1617
构建区域创新政策评价的理论框架,在宏观知识生产函数中引入信息化作为创新技术进步的替代变量,基于DEA与Malmquist指数,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存量来衡量区域创新政策。并以省际高技术产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政策的特征和评价维度决定评价的多样性,基于政策效果与政策交互作用的区域创新政策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区域创新政策总体上处于稳步提高阶段,较低地区以西部中部地区为主;区域创新政策测度模型系统性较好,其检验方法有待进一步深化;采用政府研发经费投入作为区域创新政策的替代变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 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从人口、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资源 环境、城乡统筹 6 个方面,构建了包含 24 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 法,对西部 11 个省会城市 2005—2015 年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表明:西部省会城 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可分为“高等水平”、“中等水平”、“低等水平”3 个 级别,基础设施建设是造成差异的主要驱动力。各城市不同年间的城镇化单项水平影响因素呈现 多元化,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有所侧重,同时兼顾城镇化质量,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浙江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分类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七星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的实地调查,结合浙南3个列岛(七星列岛、南麂列岛和洞头列岛)和浙北3个列岛(渔山列岛、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物种组成的有关文献,构建大型底栖藻类基础数据库。采用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分类差异变异指数∧~+、G-F多样性测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开展分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6个列岛藻类在目级和科级的相似性很高,其值均在0.800以上;洞头列岛的△~+值最高(77.42),中街山列岛最低(72.65),这表明洞头列岛大型底栖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中街山列岛藻类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七星列岛的∧~+值最高,达942.00,南麂列岛最低,仅865.12,这表明南麂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在不同分类阶元分布最均匀,七星列岛的藻类分布较集中;南麂列岛无论是F指数、G指数还是G-F指数的值均比其他5个列岛高,依次为18.62,4.40和0.76,这说明南麂列岛藻类的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构建了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资源与分类多样性基础数据库,为有效保护和管理大型底栖藻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背景介质理论的连续轨道及离散轨道这二个研究方向的基础假设,介绍了天体运行轨道的具体方程形式及理论框架概要;进一步地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轨道Binet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行星近日点进动角的解,给出了连续轨道理论与Newton理论及Einstein广义相对论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轨道的分维扩展方程,给出了包括太阳系行星、天王星卫星、地球卫星、绕月航天器等在内的离散轨道(稳定性轨道)方程及其预言数据.特别地,作为对天体在较为广泛区域作用曲线的初步探讨推论,指出仅由天体引力难以形成质量密度趋于无穷大的理想黑洞.通过讨论一般函数的分维导数的位置假设及幂函数的分维导数的形式假设,进一步明晰了幂函数的分维导数、分维微分及分维积分的具体方程形式,给出分维导数与分数阶导数的区别,随后讨论了基于一般分形测度的分维微积分形式定义导出的自相似分形的测度计算方程具体形式,给出了其与目前Hausdorff测度方法(覆盖方法)的区别,并对包括三分Cantor集合、Koch曲线、Sierpinski垫片及正交十字星形等自相似分形在内的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专题制图中,所收集到的数据经常是单因素的,而在专题地图上却往往需要把多个单因素专题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来表示。本文中,采用Fuzzy-Grey局势决策(下简称F-G决策)来研究多因素专题数据的综合分类问题,把“数据的模糊性”引入到灰色局势决策之中,根据不同情况,讨论各局势上效果测度中模糊隶属度确定的建模方法,在合适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在计算机上对实例分类进行程序运行,获得满意的结果。研究表明应用该方法在专题制图中对多因素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综合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因此,有必要从系统运行中提取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定量化信息,来监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能力。文章依据一定的原则,选取了4大类28个指标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综合测度,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组合类型,并对其发展状态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效果测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应用笔者提出的效果测度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的关联排序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相同,且效果测度关联分析计算原理通俗易懂,计算方法简捷快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关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盖美  岳鹏  徐晶晶  徐玉梅 《地理研究》2023,(10):2605-2621
作为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手段,韧性研究为海岸带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全新视角。基于人地系统视角提出海岸带韧性的概念,从海岸带韧性分析框架、概念内涵、指标构成出发,构建海岸带韧性HNS-PSR评价体系,并以中国海岸带为例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现有海岸带韧性研究大多囿于单一要素,缺乏整体性,对于海岸带交互强烈的人地属性、人地冲突为核心的人地关系关注较少,亟待基于人地系统视角对海岸带韧性底层逻辑、分析框架进行架构,构建全视角、多角度的海岸带韧性评价体系。(2)在海岸带韧性HNS-PSR评价体系中,“人”聚焦于人口数量及质量的功能发挥和以“人”为载体而物化的经济社会文化属性;“地”既是对陆或海单一区域“地”要素的继承,又着重强调海陆交互作用属性,并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场所和资源要素支撑;“人地关系”则侧重对海陆间交互作用协调的纽带作用及感知海岸带抵御、适应、更新能力产生的适应行为和结果。(3) 2005—2019年间,中国海岸带韧性呈波动上升趋势,省际差异明显,且仍以压力韧性为主导。其中,广东、上海、天津海岸带韧性位居前三位,广西、河北、海南位于后三位。研究为海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