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0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3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0篇 |
大气科学 | 468篇 |
地球物理 | 494篇 |
地质学 | 978篇 |
海洋学 | 207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203篇 |
自然地理 | 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103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88篇 |
2001年 | 90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国家林业局2009年启动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江西省开展并完成了这项工作。本文通过本次调查的操作细则和1996年首次调查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了本次调查手段先进、方法科学、数据丰富,同时展望了本次调查成果在江西省开展湿地资源管理上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面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结合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阶段性成果,总结贵州省锑矿基本地质特征和资源分布特点,采用品位—吨位图对我省锑矿的资源储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4.
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动单元研究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该项研究在砂岩油藏研究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成因、岩性和岩石结构构造、成岩后生作用、构造断裂作用、溶蚀作用等多因素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使已有的流动单元概念及研究技术方法难于应用.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地质特征,论证了碳酸盐岩储层渗流屏障的存在及其类型.提出区别于砂岩油藏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说明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较为重要.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5.
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工作实际,对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监理与建设工程监理进行了比较,认为煤田地质勘探监理与建筑监理程序基本相同,目的都是提高工程水平,规范工程。但煤田地质勘探专业性较强,与建设工程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故而有必要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工程监理规范以指导煤炭地质勘探工程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109.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t/d、5.5t/d和8.6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110.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床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挝万象平原钾盐矿层赋存于新近系古新统塔贡组中,主要含钾矿物为光卤石,少量钾石盐.成矿期塔贡组及钾盐矿层主要受北西向的边界断裂及塔贡向斜控制;成矿期后钾盐矿层主要受褶皱(盐向斜、盐背斜)控制.在钾盐矿层沉积后,先在水平应力作用下形成宽缓褶皱.由于向斜部位相对沉降,沉积速度较快,钾盐矿层上部的碎屑岩较厚;而背斜部位相对上... 相似文献